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人民“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③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人教版必修《历史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思想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毛泽东“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根据材料三,指出他开辟这一革命道路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新文化运动被称为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A.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D.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见下图)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打倒孔家店"成为一个响亮的口号,运动的倡导者们猛烈抨击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揭露儒家学说的危害性。

——高中《历史》必修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物A、B、C分别是谁?他们属于哪一思想学派?

(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哪些思想主张?这是哪一位思想家?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派抨击反对孔子和儒家学说的主要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卞孝萱《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学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力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关于儒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的目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学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6 . 近代中国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在抗争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卷25

材料二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年,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1)据材料一二分析李鸿章与康有为分别代表哪一个派别?他们的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三中“德赛两先生”具体指什么?“光明世界”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3)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7 .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拉丁化是一切文字的未来”。表明他们
A.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
B.充分发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C.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
D.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本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胡闹?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A.自强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
9 .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探索B.抗争C.屈辱D.复兴
2018-10-25更新 | 21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2013学年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有学者这样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历史事件:“它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该事件是(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