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某班同学准备办一期板报,搜集了以下图片,从中可知该板报的主题是(     
A.世界文学名人B.人类思想解放C.国际工人运动D.近代科技发展
2023-11-30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是因为民主与科学(     
A.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B.源于对辛亥革命的反思
C.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地位D.是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新文化运动是下列哪些要求在文化上的反映
①反对复辟帝制   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   ④宣传马克思主义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③
2021-10-0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高级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引入的国家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2020-10-09更新 | 19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胡适刚回到中国不久就说:“……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这段文字体现出
A.国人当从说话开始新文学革命B.提倡白话文就是要说“自己的话”
C.胡适实际上在倡导民主思想D.20世纪的人应该说20世纪的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
A.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
C.封建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D.民主共和是社会发展潮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16年《新青年》载文认为:“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据此,你认为这里的“恶因”和“根本之罪恶”应是中国的
A.儒家思想
B.封建制度
C.传统道德
D.封建军阀
8 .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治校方针是“依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A.戊戌变法的进行
B.辛亥革命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019-04-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河北省2014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李大钊把中国传统大同思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近代实现大同理想从空想到科学的第一人。他把对“中国向何处去”的现实思考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联系起来,构想出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并且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具体探讨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具体途径,从而将近代关于社会理想的探讨推进到一个科学的历史阶段。

——编自王松涛《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材料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化本质内容究竟有哪些蕴含,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观念和原则: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第二,“以和为贵”、“亲仁善邻”、“协作万邦”。第三,实行“开户牖”、互学习、兼收并蓄,“携手共进”。第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

——摘编自李镇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的大同思想的特点和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主要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2019-01-30更新 | 915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一中高三一轮测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