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这场运动是鸦片战争后最为深刻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塑造作用。”“这场运动”最大的历史意义是
A.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B.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C.动摇了旧思想正统地位
D.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
2019-06-1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八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新青年》开设了“世界说苑”和“国外大事记”两个固定栏目,用国外的史实来讲述各国的事情和思潮。这两个栏目的开设
A.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思想
B.体现了国民崇洋的心态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性质
D.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
2019-06-0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李鸿章
B.郑观应
C.康有为
D.陈独秀
2019-05-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思想主张的搭配,正确的是
A.魏源——“中体西用”
B.李鸿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康有为——“打倒孔家店”
D.陈独秀“民主”“科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吾苟偷庸懦之国民,畏革命如蛇蝎,故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海国图志》
B.《新学伪经考》
C.《新青年》
D.《民报》
6 .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即须言之有物、不募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胡适的上述主张
①拉开了新文化运动序幕
②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展开
③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
④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 . 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的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步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这一变化是因为当时
A.西方民权思想的传入
B.国人思想素质的提高
C.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D.传统儒家思想被彻底抛弃
2019-05-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因为
①空前打击专制主义
②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③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9-04-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4月)理科班文综历史试题
9 . 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分别有不同的宣传主题,那么两个主题分别是
A.民主与科学
B.五权分立
C.马克思主义
D.三民主义
2019-04-25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4月)理科班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17年至1918年,恽代英在武汉组织“互助社”,毛泽东等在长沙发起“新民学会”,李大钊成立“少年中国学会”,邓中夏、傅斯年等分别成立“国民社”、“新潮社”。这最能说明
A.民主革命的成果显著
B.西方社会思潮迅速传播
C.十月革命的影响巨大
D.共产主义获得普遍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