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学者对考据学持不同态度。胡适认为考据学“像侦探访案、法官断狱,具有科学精神”;严复认为其“复古”、“繁琐”和“门户之见”,妨碍科学和哲学进步,戕害民族心灵。他们的争执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原则B.以科学改造国民的特点
C.学术和政治斗争相交织D.使考据学研究更为深化
2 . 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  )
A.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B.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
C.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
2019-12-21更新 | 381次组卷 | 29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练)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知道西方船坚炮利的厉害,才不得不急起直追,想学到西方的科技。这就决定了中国学习西方纯出于功利观点。这个观点基本上支配了思想界、知识界……当时所译之书主要为科技与法律(国际法),并没有接触到西方文化本身的特质,特别是没有接触到西方的宗教……而士大夫则只想学西方的船坚炮利。由于自始即不注意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自我”或“个人”的意识便无从了解。

——摘编自余英时《近代中国个人观的改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指出一种特点即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21年,梁漱溟指出,“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材料所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子创立的儒学已经成为糟粕B.人们已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C.新文化运动文化观的极端倾向D.民众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
5 . “自由”、“平等”这样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最响亮的口号也进入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畴,这体现社会主义
A.也能继承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B.也会借鉴宗教发展的成功经验
C.也要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必然道路D.也以思想启蒙来挑战传统文化
6 .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哲学家们已经努力,不断奋争,为实现学术界的“由虚返实”的自我转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而形成并促进了清初实学思潮的发展。在清初实学思潮中,黄宗羲、顾炎武等人针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积弊,抨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揭露和批判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及其禁锢人性的种种劣迹。他们主张的经世致用则突出表现在改革社会的一系列思想之中。在清初实学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专攻自然科学的科学家。

——摘编自王政尧《清初实学思潮与晚清戏剧文化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初实学思潮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

材料二   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如何“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从思想领域而言,可以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为何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启蒙运动”,并对新文化运动作简要评价。

材料四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它,叫它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它的好处。”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东西文化的态度,并谈谈你对东西文化的看法。
2019-11-0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8 .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凸显,思想解放刻不容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的官方文书中,动辄出现“夷性犬养”的说法,甚至不将这些远来的“夷狄”视作人类。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朝割地赔款,已是大失颜面,却也依旧自居“天朝”,弄得英国人在《南京条约》内义正词严地表示要寻求双方地位的平等。

——曹南屏《“夷”与“洋”:偏远的“他者”近代中国观念与物质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三   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传统心态,并指出这种传统心态被逐渐打破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体西用”思想的客观进步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及其特点,指出采用这种宣传的决定因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醉心欧化”的代表性事件,并分析导致他们对西方文化“过于盲目”的客观因素。
(5)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核心。
2019-10-28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
9 . 清末民初人杨度在1915年发表的《君宪救国论》中这样写道“德意志、日本之军队,节制谨严,故能称雄于世界,法美等国则不然,能富而不能强,此无他,一为君主,一为共和故也。”他之所以如此认识,是基于
A.为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张目
B.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的判断
C.对工业革命进程的深刻反思
D.对共和制度与帝制的科学比较
2019-10-25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1902年后,中国知识分子纷纷接受Science译名改变的大潮流,用“分科之学”的“科学”来取代“格致”。这一变化反映了
A.知识系统的现代化转型
B.程朱理学适应近代需要
C.从仿效欧美到以日为师
D.科学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2019-10-24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