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 道试题
1 . 1921年,茅盾号召学者从事旧小说研究:“中国旧有之文学不仅在过去时代有相当规模之地位而已,即对于将来亦有几分之贡献,故甚愿发表治旧文学者研究所得之见。”这表明当时
A.古典小说的影响较大B.知识分子弘扬传统文化价值
C.平民教育思潮的兴盛D.知识分子否定了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猛烈地批判传统文化,倡导民主与科学,但从本质上说,其仍然是儒家文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传统的再生。该观点主要是基于新文化运动
A.普及了近代西方民主科学思想B.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
C.吸收和借鉴了传统文化的精髓D.宣传西方思想挽救民族危亡
3 . 有学者指出:“文言的命运是与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只要传统文化、民族特性受到重视,文言总会或多或少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肯定与提倡”。这说明
A.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B.提倡白话文违背新文化学者的初衷
C.使用白话文割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D.文言文的使用需要特定的环境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代,奕䜣等奏称:与外国交涉,必先谙其言语文字,设立同文馆,招考斗又、天文、算学,采西学、制于器力自强之道。

1898年,康有力奏称:西人之于民,皆思教之而得其用,教之以算数国史、天文地理、化光电重、内政外交之学,惟恐其民之不智。吾之教民,束缚于八股帖括之中,惟恐其民之不愚。

清末新政时期,学者倡议:“教育一事,当全国划一,故以颁教育制度为第一要务。”督学大臣张百熙等奏称:节取欧美日本诸邦之成法,拟学堂章程,颁行各省,裁减科举,归重学堂。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教育的宗旨是:军国民教育(偏于强身健体)、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以公民道德为中坚和根本。

——摘编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近代以来教育理念的变化。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青年杂志》第1卷封面人物介绍(节选)
封面人物人物介绍《青年杂志》的评价
屠格涅夫俄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体现着不妥协的精神,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其文章乃咀嚼近代矛盾之文明,而扬其反抗之声者也
王尔德作品影射了现实社会的困境与复杂文学之才崭然出众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作品反抗暴力与奴役以文明为人生之最大目的
以上人物入选《青年杂志》封面人物的原因是
A.文学革命弘扬优秀文学作品B.为了寄托编者们对国民的期望
C.时代呼吁伟大人物的精神引领D.符合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内涵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通过“国家立儒而尊、权威强化”,“家族奉儒为范、宗法教化”,“社会以儒名教、道德醇化”的方式传承,形成了跨时空魅力。中华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强劲的生命力根源于它的生成是“立以生活根基,上农尚伦”,它的教化是“遵以认知心理,入世觉事”,它在功用实现上是“导以回报机理,德者有得”。

——摘编自王正文、袁慧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时空魅力与生命力根源》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濒临国家与民族危机的特殊历史境遇中,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体系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与挑战。诸多仁人志士投入“救亡图存”的探索。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导致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出现“一盘散沙”状态。…新文化运动时期一股激进的民主主义文化大潮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高扬“文学革命”的大旗,大力抨击传统价值观体系,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重要助动力。

——摘编自侯松涛、程美东《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价值观变迁过程中,如果完全没有国家主导性力量把控,极可能出现价值观在多元化中的失控。要在弘扬和坚持一元性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推动价值观多元形态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一元指导与多元取向在价值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在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叠互通中,整合在民族历史进程中洗炼出来的积极性价值观精神。这些价值观精神,既包括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的精华要素,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

——摘编自侯松涛、程美东《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国民核心价值观发展演变的认识。
2020-07-29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7 .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李鸿章、康有为、陈独秀等都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B.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
C.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D.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将

8 . 材料   胡适,安徽绩溪人,他创建了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将“儿童中心主义”与“学校及社会”相结合,注重选课制和弹性制的规定,推行学制改革。胡适大力推行国语教育,尝试白话诗作,制定国文课程标准,为教材选用合适的白话小说、戏剧等。胡适认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注重孩子前期学习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注重孩子终身教育和做事、做人的教育。胡适引进杜威的“改良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强调这些思想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配合。胡适的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

——据吴奕晓《论胡适教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等


(1)根据材料,概括胡适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胡适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青年人”的崛起,是近代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年轻人要尊重长辈,任何试图改变这种等级关系的行为都会被认为是僭越和冒犯。然而,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中间普遍出现了一种对青年的崇拜,从此改变了长幼之间的等级秩序,推动社会改造和革命,这个现象对中国现代知识界发生了全方位的影响。在文化的现代性意义上,“青春”代表着新生、未来和改变;它在近代获得一种象征意义,这种意义超越了原来将青春期看作不成熟和脆弱敏感阶段的生物学定义,使之能够应用于整个世界处在无限变化中的现代变革,以及由此对这变革找到反思的契机。

--摘编自宋明炜《五四时代・少年中国・与现代成长小说的诞生》


围绕材料,结合具体史实,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19世纪中后期,西方民主观念逐渐传入中国,“议会、民权、自由、宪政、权利”等成为热门词汇。清末民初,“革命、共和、民主”等成为流行词。五四时期,“自由主义民主”“革命民主主义”等词语成为新宠。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西方民主体制被照搬到了中国
B.民主流派众多干扰了救亡道路的抉择
C.实现共和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
D.民族危机加剧推动了民主观念的变化
2020-01-25更新 | 473次组卷 | 15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基础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