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认为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强调的是
A.推翻儒学传统地位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
C.树立科学思维方法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
2021-05-24更新 | 512次组卷 | 19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
2 . “可以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作……南宋、南明时代的读书人面对异族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激起的一场场新的思想革命,而西方新思潮的东渐只是为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论者
A.认为新文化运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
B.指出知识分子正式登上近代历史舞台
C.消弭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间的差异
D.夸大了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基于这一认识,陈独秀
A.主张完全变革现有的民主政治体制
B.呼吁彻底推动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
C.在学生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
D.由激进民主立场转而支持工农斗争
2020-12-11更新 | 168次组卷 | 18卷引用: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人教版必修3-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基础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陈独秀在1919年提出,“最进步的政治,必是把社会问题放在重要地位,别的都是闲文”,若“社会经济的问题不解决,政治上的大问题没有一件能解决的。社会经济简直是政治的基础”。比较他三年前所说的“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可见陈独秀的思想
A.从个体伦理自觉向社会经济民生倾斜B.从资产阶级自由思想走向马克思主义
C.依然体现了重视国家轻视国民的取向D.强调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同等重要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通过“国家立儒而尊、权威强化”,“家族奉儒为范、宗法教化”,“社会以儒名教、道德醇化”的方式传承,形成了跨时空魅力。中华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强劲的生命力根源于它的生成是“立以生活根基,上农尚伦”,它的教化是“遵以认知心理,入世觉事”,它在功用实现上是“导以回报机理,德者有得”。

——摘编自王正文、袁慧敏《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历时空魅力与生命力根源》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濒临国家与民族危机的特殊历史境遇中,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体系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与挑战。诸多仁人志士投入“救亡图存”的探索。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一直无所归从,导致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出现“一盘散沙”状态。…新文化运动时期一股激进的民主主义文化大潮呈现出不可阻挡之势,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高扬“文学革命”的大旗,大力抨击传统价值观体系,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重要助动力。

——摘编自侯松涛、程美东《形态逻辑: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价值观变迁的历史性透视》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后的价值观变迁过程中,如果完全没有国家主导性力量把控,极可能出现价值观在多元化中的失控。要在弘扬和坚持一元性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推动价值观多元形态的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一元指导与多元取向在价值观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在传统性与现代性的交叠互通中,整合在民族历史进程中洗炼出来的积极性价值观精神。这些价值观精神,既包括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的精华要素,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薪火相传的革命精神。

——摘编自侯松涛、程美东《改革开放以来价值观变迁的历史逻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国民价值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国民核心价值观发展演变的认识。
2020-07-29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学易精品同步课程-统编版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陈独秀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结合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儒家学派的认识有何异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陈独秀的思想观点。
7 .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李鸿章、康有为、陈独秀等都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B.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
C.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D.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延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由此可见,陈独秀重在强调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文学革命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020-10-04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杭州十八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三周末自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
2021-05-01更新 | 7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都是‘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B.传承并且创新了传统文化
C.在东西文化间举棋不定D.对国人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