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知道西方船坚炮利的厉害,才不得不急起直追,想学到西方的科技。这就决定了中国学习西方纯出于功利观点。这个观点基本上支配了思想界、知识界……当时所译之书主要为科技与法律(国际法),并没有接触到西方文化本身的特质,特别是没有接触到西方的宗教……而士大夫则只想学西方的船坚炮利。由于自始即不注意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自我”或“个人”的意识便无从了解。

——摘编自余英时《近代中国个人观的改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指出一种特点即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1年,梁漱溟指出,“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时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材料所述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孔子创立的儒学已经成为糟粕B.人们已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C.新文化运动文化观的极端倾向D.民众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学者贺麟认为,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打倒孔孟的真精神及真学术,反而因其洗刷扫除之功而使孔孟程朱的真面目显露出来,推进了五四运动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肯定西方思想的优越性B.带有急功近利的主观性
C.有助于重估儒学的价值D.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 . 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人物言论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梁启超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陈独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启蒙与救亡并重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工业化,自强求富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5 .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A.发昌机器厂——农工商总局——《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周——《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刘立川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第一届人大召开
2019-10-12更新 | 140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课内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4.12)
6 . “他们自负是学习西方的启蒙运动,却把中国两千年的学术文化,当作一野蛮、一童蒙看。他们不肯真心学佛,只借仗释迦来骂孔子、老聃。”此处国学大师钱穆批评的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的弊端
B.资产阶级激进派否定传统文化
C.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启蒙者自居
D.资产阶级维新派借用孔子权威
7 .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
A.尽带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2019-10-01更新 | 206次组卷 | 19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2
8 . “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A.提倡民主科学
B.坚持“中体西用”
C.主张维新变法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019-09-18更新 | 841次组卷 | 24卷引用: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期末复习题
9 . 1916年杜亚泉发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一文,认为“近年以来,吾国人之羡慕西洋文明,无所不至,自军国大事以至日用细微,无不效法西洋,而于自国固有之文明,几不复置意。……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而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穷者”。对此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是当时社会的主流观点
B.全面继承洋务思想
C.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D.完全排斥西方文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独幕剧《终身大事》,讲述一个五四新女性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指出人有权利来决定自己的婚姻生活。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
B.新式婚俗成为社会主流
C.新思想宣传方式日趋大众化
D.妇女政治地位得以提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