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陈独秀持此主张,主要目的是(     
A.更新传统文化B.实现全盘西化C.打破孔子崇拜D.反对封建专制
2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拥护“________”和“________”;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用________代替文言文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高举________
2021-10-1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备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精品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李大钊主张“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步废除”。鲁迅主张“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提倡民主科学B.批判伦理纲常C.呼吁人的解放D.倡导阶级革命
2021-09-12更新 | 79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点对点专项训练-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维新变法运动中孔子与儒家思想备受推崇,如康有为借助儒学来宣传维新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孔子和儒家思想遭遇空前的打击,如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儒家思想
A.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变法的有力工具B.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C.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D.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文化运动认为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强调的是
A.推翻儒学传统地位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
C.树立科学思维方法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
2021-05-24更新 | 512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基础过关+能力提升训练)-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6 . 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的《湖上》:“水上一个萤火,水里一个萤火, 平排着, 轻轻地, 打我们的船边飞过。 他们俩儿越飞越近, 渐渐地并作了一个。”该诗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7 . 傅斯年说:“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的“现在”是指
A.洋务运动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8 . 《中国新闻传播史》一书认为:“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发动新文化运动,使报刊工作日趋活跃,五四运动后出现迅速发展的局面。”这主要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C.使民主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D.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9 . 新文化运动之初,陈独秀倡导人权自由、推介西式民主。巴黎和会后,他认为只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才能谋多数人的幸福。这一转变表明
A.五四运动刺激民众觉醒B.政治形势推动思想嬗变
C.国际局势引发文学革命D.俄式道路成为社会共识
10 . 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的两次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1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获准进入北京······尽管没有得到皇帝批准传教的正式文件,但却得到了事实上的默认。据统计,“在200年时间里,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共有456人······出版了成百上千部中文著作”,“其输之科学,有天文、历算、地舆、炮铳、水利及格物致知之学。”

——杨志文《耶稣会与西学东渐》

材料二   罗马教皇禁止中国天主教徒遵守中国政令习俗,比如“祖先崇拜”、“儒学崇拜”等。康熙帝对此批示:“今见来臣告示,竟是和尚道士,异端小教相同。·····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1700年,康熙帝宣布禁教,驱逐传教士。乾嘉禁教之后,清政府闭关锁国已成定局。“西学东渐”的星星之火终究未能形成燎原之势。

——骆利红:《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评述》

材料三(清末民初)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各路人才在这里汇聚,不仅有众多兼通近代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教士,而且还有一批中国的优秀知识分子。······从西译著作中,由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使当时处于惆怅的中国多了一份思考和选择。如严复先后翻译了《天演论》《国富论》《论自由》、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等,使梁启超、康有为等力主改革和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激动不已,似乎从中悟出了中国的某种道路。鲁迅知有新书《天演论》出版,便花了500文钱买了一本,读后顿觉眼界大开。鲁迅想以科学救国和他从事文学的唤醒民族的思想底蕴是完全一致的。

——陈敬全、朱新轩《上海在西学东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并指出此时“*西学东渐'的星星之火终究未能形成燎原之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民初“西学东渐”较之材料一、二中“西学东渐”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2021-02-03更新 | 34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2课古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时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