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2022-03-29更新 | 1781次组卷 | 49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作业)
2 . 一位用英文署名的女青年致信《新青年》的诸位编者说:“我想做一新女子!并使他人也做新女子!……我的新女子,乃要合着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趋势!除去四千余年玩物的名字,及免终身做男子的婢女,享国家平等的幸福。”这表明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批判礼教成为社会共识
C.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D.新潮女性反抗传统习俗
2021-12-18更新 | 355次组卷 | 6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备作业)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孔子诞生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敏感的心弦不时地被它触动、撩拔而激荡…唯一不变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或爱或憎、或敬或恨、或褒或贬的“孔子情结事实上“孔子”之名所指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三是指纯粹符号化的孔子。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古代
(汉至清)
圣人
孔子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康熙亲笔题词“万世师表”
孔子的个人声望逐步走向巅峰,被尊为“古今第一圣人”。
近代
(新文化运动前后)
落魄
孔子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五四新文
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现代
21世纪以来)
雕像
孔子
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国学大受热捧;2004年以来孔子学院遍及全球。

解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1-12-16更新 | 343次组卷 | 4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备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从维护共和的立场出发,刻意强调尊孔与复辟之间的密切关系,“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因此,反专制必先反孔教,而反孔教则必定要对中国的一切传统文化进行根本性的颠覆。陈独秀的主张
A.厘清了孔教与专制的关系B.颠覆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思想D.助长了激进的西化倾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革命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指易姓和改朝换代,近代逐渐有彻底变化和根本变革之意。维新之意与改革、改良相近。有学者建立近代文献数据库,检索“革命”、“维新”、“改革”、“改良”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在1890-1926年的使用情况如图。图中关键词的变化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减弱B.工人暴力革命的兴起
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D.救国的主流思想变化
2021-12-15更新 | 1054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练习)
6 . “新文化的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用近代科学理性反对传统的实用理性,用近代人文主义反对传统的仁礼禁忌,力图建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并以之取代家庭为本位的传统观念。”这主要反映新文化运动
A.理论依据是民主和科学B.完成了全面的文化转型
C.以现代价值重建为目标D.基本摧毁中国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14年太原乡绅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逆臣袁世凯趁势共和,逼君退位……嗟乎,逆臣篡位,业经三年,我皇上退居深宫不知何日方能复辟?”而有相近思想的人在当时不在少数。这反映了
A.辛亥革命得到民众普遍支持B.袁世凯因复辟丧失民众拥护
C.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D.君主立宪制具有历史偶然性
2021-11-25更新 | 1147次组卷 | 8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练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侪今日,处共和政体之下,追忆十年以前,……虽国势之颠危、民情之锢敝,犹不免为五十步百步之观,未能逾十年小变之常例。而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今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可以常例论矣。

——杜亚泉《十年以来中国政治通览》

材料二   由一群北大教授领导的新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这场运动是由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探索的现代历史方法论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

——摘编自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体制转型的角度概括“五千年以来之大变”的含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国的成立没能根本改变“国势之颠危、民情之锢敝”的具体表现。
(2)有人将“中国的文艺复兴”视为对辛亥革命的“思想补课”。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名称。结合所学,从思想解放角度分析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2021-11-12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同步优化方案(统编版)-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练习)
9 . 《重说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宋朝的平话就是白话文小说,后来的很多小说、戏剧基本上是白话体,清末报刊也有采用白话体的。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则是强调与传统古文体的决裂和很强的欧化意味。”该言论折射出
A.文学革命的时代特征B.为现代民族语言奠定基础
C.传统文化的逐渐湮没D.民族语言文化的不断丰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陈旭麓认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中国20世纪第二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第二次民族反思。这一“波潮”
A.表明先进分子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层面B.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
C.是对几千年来传统思想文化的首次挑战D.成为国共合作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