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下表不同论述反映出当时中国
A.民族矛盾渐趋缓和B.马克思主义影响扩大
C.民主政治不断巩固D.思想解放的深入发展
2021-04-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明国时期影响比较大的中西医之争发生过四次:1920年余云蚰与杜亚泉的争论;1929年废止医案的争论;1934年发生在《大公报》《独立评论》上的“所谓国医的问题”的争论;1941年国民政府参政会上的傅斯年、孔庚争论。下表为部分名人在论战中发表的主要观点。
任务论战中发表的观点
余云岫
(1929年)
“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选展。为民族进化计,为民生改善计,不可不取断然手段。此乃国家大计,非区区主奴之见也。”
傅斯年
(1934年)
“只有中医、西医之争,真把中国人的劣根性暴露得无所不至!以开了四十年学校的结果,中医还成问题!受了新式教育的人,还在那里听中医的五行、六气等等胡说!……到今天还在那里争着中医、西医,岂不使全世界人觉得中国人另是人类之一种!办了四十年学校不能脱离这个中世纪的阶段,岂不使人觉得教育的前途仍是枉然!”
孔庚等中医药界人士
(1941年)
“一曰民族主义,西医主张废置中医中药,尽改西医西药,使我全民民族之生命,操于西医西药之手,此亡族主义也。二曰民权主义,西医以极少数之意见,乃处心积虑,利用时机,欲以压迫数百万之中医界,不顾民权,莫此为甚。三曰民生主义,吾国业国医国药者数百万人,西医竟欲尽以西医西药养其席,招致外宾,为座上客,挥使同胞无啖饭地,民生主义之谓何!”

——据邓文初《“失语”的中医-——民国时期中西医论争的话语分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02-01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符号,鲜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价值观和时代风貌,下表是不同时期的流行“热词”:

历史时期

热词

明末清初

君为臣纲,君权神授,机工,机户,异端,经世致用,章回小说,海禁。

19世纪40—80年代

天朝上国,鸦片,西学,买办,土布,洋纱,洋电灯,同光中兴,长毛贼,长毛妖。

19世纪60—80年代

洋务,自强求富,工商,国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

19世纪90年代

维新,立宪,《天演论》,戊戌六君子,设议院,祖宗之法不可变。

20世纪初

反清,革命,地方自治,新政,预备立宪,中华民国,三民主义,实业救国。

1919年前后

德先生,赛先生,国货运动,“二十一条”,马克思,俄国。

2019年

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996,我太难,霸凌主义,流浪地球,逆生长,脱粉,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2020-02-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1)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1-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867年

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

1871年

在“建威”“扬武”舰实习

1877年

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

1879年

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

188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

1890年

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材料三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利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摘编自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材料四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材料五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019-11-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独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份四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
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
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
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
7 . 科学与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西方古代的数学各有特色。

数学史专家钱宝琮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几何学的对象乃是永恒事物,而不是某种有时产生和灭亡的事物”,“几何学大概能把灵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许能使哲学家的灵魂转向上面”。


(1)结合相关史实,分别说明“《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与柏拉图对待数学作用的认识。

下表为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席的情况。



(2)根据上表,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学也者,观察事物而发明其真理者也;术也者,取所发明之真理而致诸用者也。”

1924年,中国化学家张准说:“由于提倡西学者,其目的不在科学本体,而在制铁船,造火器,以制胜强敌,谋富强救国之策耳。而学西学者,又束缚于科举思想,徒藉一二格致之名词,以为进身之阶,干禄之途而已。”


(3)结合所学,判断张准所述现象发生的历史时期;并指出20世纪初的中国人重视“科学本体”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你对“科学本体”的理解。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4)结合所学,说明我国编制科学技术长远规划的背景,列举《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所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
2019-07-09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暑假新高三历史一轮练习题《文化部分》综合训练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部分代表人物及其贡献(部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贡献(部分)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以爱国主义激情,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两千多年的文言文。
鲁迅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蔡元培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钱玄同大力宣扬文学革命的观点;在当时反封建反孔教的思潮中,处处以“疑古”的批判精神,对守旧的势力作出不妥协的攻击。
刘半农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A.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B.客观认识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
C.确保了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
D.有利于营造爱国进步的社会氛围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古代及近代的孔子形象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9-10-1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中国近代以来各阶段留学生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段

留学途径及方向

人数

代表人物及主要事迹

1840-1870年

自费;赴美欧

极少量

容闳,学成后推动清政府官派留学运动

黄威,中国近代早期著名外科医生

1871-1889年

公费;赴美欧

230多

詹天佑,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

严复,中国近代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

自费;赴美欧

伍廷芳,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1890-1911年

公费、自费;赴美欧日

以数万计

秋瑾,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1912-1930年

自费;赴欧美日

2万

周恩来、朱德、陈毅等

公费;赴苏(俄)联

邓小平、蒋经国等

1931-1949年

公费、自费、赴美欧等

1万左右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华罗庚、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等

1950-1978年

公费、赴苏联、东欧

1万多

江泽民、李鹏等

1978-1996年

公费、自费;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7万

—摘编自《略论近现代中国留学史的分期和中国留学生的时代使命》

请选择上表中任意相近两个阶段的留学情况进行比较,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合理,史论结合)

2018-08-06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5月第六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