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2022-03-29更新 | 1782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由此可见他提倡
A.民主与科学B.兼容并包C.君主立宪D.尊孔复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这场思想运动
A.以三民主义为指导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也是一场文学革命D.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20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2016-11-27更新 | 1569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浙江卷参考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18 年李大钊说:“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 以济 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   这里 的“西洋文明之长”主要指的是(       
A.机器生产B.民主共和C.民主科学D.社会主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近代有人指出:“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吾人最后之觉悟”指文化的觉悟,为此,先进中国人提出的口号是
A.“自强”和“求富”B.“扶清灭洋”
C.“民主”和“科学”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020-01-17更新 | 312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年浙江省学考历史总复习模拟卷(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青人。这幅漫画折射出
A.旧的传统观念正在瓦解B.列强政治势力竞相角逐
C.新的思想解放势在必行D.袁世凯实现了帝制复辟
8 . 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和影响下,从通都大邑到边远城市,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像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版。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提倡科学等口号的提出,对当时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反映出
A.民主共和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B.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
C.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得到了根本改变
D.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新青年》经常介绍生物、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
A.主张维新变法
B.倡导民主共和
C.提倡科学思想
D.批判封建伦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大事记(部分)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
1916年9月,《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2月由上海迁到北京
1917年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国民社、学生救国会等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919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主办的《新潮》《国民》等刊物正式出版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1)材料一中“专制政治”具体指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