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8 道试题
1 .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枝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班固《汉书·儒林传》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这一时段的困境,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当时原有中华文化体系无法提供现成的救国治国方案,以致使我们不得不从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找。19世纪末,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教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选择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分别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汉儒学繁盛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如何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和实践)幷分析其原因。
2022-04-0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17年,蔡元培在演讲中指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决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蔡元培意在(       
A.促进国民素养的提升B.批判传统文化的危害
C.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D.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
2022-04-06更新 | 788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一开始就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开展思想学术上的自由论争结合起来,拉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1917年1月,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北大网罗各派学者,容纳各家学说,允许师生自由争鸣,进一步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打破了思想文化界万马齐喑的局面。这一时期的“百家争鸣”
A.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B.和当时的群众性运动紧密结合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D.猛烈冲击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022-04-0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学者杜维明认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情感上执着于自家的历史,在理智上却又献身外来的价值……他们对过去的认同,缺乏知性的理据,而他们对当今的认同,则缺乏情感的强度”。这种现象的出现
A.反映出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缺位B.导致了全盘西化理论的盛行
C.造成了近代知识分子内部的分裂D.根植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2022-03-31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
A.倡导民主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2022-03-29更新 | 1809次组卷 | 49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民国初年,袁世凯在《祭孔令》里规定每年旧历仲秋,全国一律举行祀孔典礼,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各地提倡发扬国粹,维护国俗,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也主张“孔教”与“耶教”可以“携手合作”。这反映出
A.国人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B.辛亥革命反封建斗争具有不彻底性
C.中西方文化努力推动优势互补D.北洋军阀政府实行文化高压的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就已指出,虽“科学万能论”宣告破产,“但科学依然在他自己的范围内继续进步”。梁启超提醒国人不能“轻蔑”科学,要成为“科学国民”。这表明梁启超
A.反对学习西方文化B.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C.赞同继续思想启蒙D.全盘肯定新文化运动
2022-03-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五中学等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漫画《靠不住的》。该漫画
A.体现了妇女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B.说明封建思想的动摇
C.符合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需求D.反映了社会普遍认同新道德
2022-03-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对于政治上的自觉实为政治进化的总根源。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扩大。自觉,觉些甚么呢?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近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

——据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请就材料中的观点发表见解并予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陈独秀不仅反对旧文学形式上的“雕琢”等毛病,而且着重地反对了“黑幕层张、垢污深积’的封建思想内容,他把文学革命当作“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材料说明“文学革命”
A.反对旧文学的形式B.对传统文化彻底否定
C.将斗争矛头对准封建主义D.目的在于显文学价值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