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19年,24岁的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阅《新青年》,甚常长益心智。我很喜欢看《新青年》和《新潮》,因为他们是传播自由、平等、博爱、互助、劳动的福音的。”美国学者莫里斯认为:“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计的。”这说明《新青年》(     
A.体现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B.源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为五四运动提供了领导力量D.最早在中国传播民主科学
2 . 早在清末,中国部分先觉者就认识到欲打破“三纲”,必须实行家庭革命。只有脱离家庭之羁绊,才有争取自由国民的前提;只有家庭革命,才能打破旧道德的基础,建立新道德的轨范;只有家庭革命,才会有“个人”的发现。由此可知,这些先觉者(     
A.追求个人独立、个性解放B.主张打破家庭对个人的束缚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3 . 在1918年蔡元培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后,李大钊于1919年发文指出,“今日政治问题,就是面包问题”。此后,工读互助主义倡导者王光祈提出了“人人作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主张。这些主张(     
A.崇尚社会普遍生产劳动B.折射出社会心理的变动
C.以实现人人平等为目标D.反映了革命性质的变化
2022-08-26更新 | 30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梁启超和胡适等人领导了一项“整理国故”活动,对中国文化传统做披沙拣金的扬弃工作。这种对民族遗产的关注随着一战后国人对欧洲物质文明幻想的破灭而得到加强。由此可知,“整理国故”(     
A.致力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B.背叛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C.丰富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D.否定了西方近代民主思想
2022-08-1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学术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5 . 如表为部分近代人士的历史观。由此可见,他们都(     
人物主张
康有为每世之中又有三世焉,则据乱亦有据乱世之升平、太平焉,太平世之始亦有据乱、升平之别。
李大钊经济的构造,依他内部的势力自己进化,渐于适应的状态中,变更全社会的表面构造……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是合理的。
A.否定传统文化B.试图营造民主革命舆论
C.强调唯物思想D.注重探索社会发展规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22年,近代学者钱玄同在日记中回顾了自己20年来的思想变化(内容见如图)。该日记(     
四、一九O八—一五,主张保存汉字,极端排斥国语改用拼音之说。一九二一以来主张国语非改用拼音不可,极端排斥汉字保存论。
五、一九一二竭力反对汉字改写横行。一九一七以来竭力主张汉字改写横行。
六、一九一二—一五,主张复汉族古衣冠。一九一六以来主张改穿西装。
七、一九O九—一五,主张遵修古礼。一九一六以来主张废弃古礼。

A.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后社会观念的变化
B.体现了知识分子抵制清政府的新政政策
C.折射了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思想的影响
D.说明了作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6年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膜拜释、耶、孔子以外,不复知尚有国民之使命也;风经诂典而外,不复尚有国民之新理想也。”李大钊此语旨在强调(     
A.国民亟待思想启蒙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军阀实行专制统治D.传统文化备受推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青年》创办早期,以进步知识青年为读者对象,以西方近代文明为学习标杆,以思想启蒙与社会革命为传播内容,批判了国民中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号召“重估一切价值”,并确立与民主共和相适配的国家组织、社会制度与伦理秩序。可见,《新青年》创办早期(     
A.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B.蕴含了进步与偏激双重属性
C.使民主科学逐渐成为了社会共识
D.正确反思了辛亥革命的不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的哲人们被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影响,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并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一些具体建议。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词语——“社会契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蕴育于维新运动期间,形成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夕,发展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1898年发表译作《天演论》,涵盖了西方近代民主、自由理念,批评封建专制君主对民众才智的压制,并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国家的强弱系于国民素质的高低,严复与梁启超总体上强调国家自由高于个人自由。邹容、章太炎等以革命为号召,主张推翻旧制度,清除旧势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陈独秀于19159月创办《青年杂志》,发出“个人解放”的呼声。五四运动之后,李大钊等革命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与苏俄革命思想,进行革命启蒙,塑造革命“新人”。

——摘编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中“革命原则”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相比,中国20世纪初启蒙思想的不同,并说明产生不同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是尼采的名言,在五四时期,傅斯年将其翻译为“让每件东西的价值都被你重新决定”,作为支撑论辩的观念;后因被胡适引用而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口号。这反映了当时(       
A.保守派竭力抵制西学B.思想领域路线之争激烈
C.新文化运动得到发展D.知识分子救亡意识增强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