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时期,尽管国外的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村社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社会学说纷纷传入,但“十月革命之路”最终成为人们向往的道路。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促使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推动了对社会改造的新探索
C.彻底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以传播社会主义学说为宗旨
2022-04-10更新 | 347次组卷 | 5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称:“许多人所怕的,是‘中国人’这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李大钊感叹:“异族之觇吾国者,辄曰:支那者老大之邦也。支那之民族,濒灭之民族也。支那之国家,待亡之国家也。”上述言论显示出新文化运动
A.将社会进化论作为指导思想B.以破除陈腐传统习俗为目标
C.揭露批判西方列强侵华罪行D.立足于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2022-04-10更新 | 28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四月份模拟历史试题
3 . 学者杜维明认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情感上执着于自家的历史,在理智上却又献身外来的价值……他们对过去的认同,缺乏知性的理据,而他们对当今的认同,则缺乏情感的强度”。这种现象的出现
A.反映出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缺位B.导致了全盘西化理论的盛行
C.造成了近代知识分子内部的分裂D.根植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2022-03-31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民国初年,袁世凯在《祭孔令》里规定每年旧历仲秋,全国一律举行祀孔典礼,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各地提倡发扬国粹,维护国俗,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也主张“孔教”与“耶教”可以“携手合作”。这反映出
A.国人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B.辛亥革命反封建斗争具有不彻底性
C.中西方文化努力推动优势互补D.北洋军阀政府实行文化高压的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就已指出,虽“科学万能论”宣告破产,“但科学依然在他自己的范围内继续进步”。梁启超提醒国人不能“轻蔑”科学,要成为“科学国民”。这表明梁启超
A.反对学习西方文化B.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
C.赞同继续思想启蒙D.全盘肯定新文化运动
2022-03-2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五中学等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漫画《靠不住的》。该漫画
A.体现了妇女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B.说明封建思想的动摇
C.符合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需求D.反映了社会普遍认同新道德
2022-03-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陈独秀不仅反对旧文学形式上的“雕琢”等毛病,而且着重地反对了“黑幕层张、垢污深积’的封建思想内容,他把文学革命当作“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材料说明“文学革命”
A.反对旧文学的形式B.对传统文化彻底否定
C.将斗争矛头对准封建主义D.目的在于显文学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某学者将民国初年某场运动的性质概括为“以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替代奴隶、保守、退隐、锁国、虚文、想象,遂有人生观的革命和国民性的变革”。这场运动旨在
A.抨击儒家思想B.再造伦理道德
C.改造国民思想D.推广西方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在解读如图时认为:“我国近代化在器物层和制度层上相对流畅,但在精神观念层却旷日持久且显得力不从心。”其依据主要是
A.工业化的开启困难重重B.戊戌变法促成制度变革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制度逐渐解体,儒学走向衰落,中国面临亡国、亡种、亡教的危机。面对这种危机和挑战,康有为积极求“变”,对儒学进行改造和重构。康有为模仿基督教,创立并倡导孔教,以宗教的形式重建儒学,为儒学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寻求合适的形式。他利用今文经学诠释经典的方法,将西方进化论、民主政治和人道主义思想等融入儒学的思想体系。此外,康有为还尝试将科学研究方法引入儒学研究,但他对科学并不盲崇,而是认为科学与道德各有其作用和边界。

——摘编自邓林华《守常与应变——康有为与儒学现代转型》

材料二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全部反传统,他们强烈反对的只是儒家文化中的许多糟粕。但知识分子的行为方式毫无疑问是猛烈的,对儒家糟粕的攻击是激烈的。儒家传统文化是一个结构性的框架,它是一个整体,文化中的各个部分是统一的,即使是它的糟粕,也与儒家文化的精华乃至整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当它的一部分,尤其是一个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部分受到猛烈攻击时,它的整体框架便动摇了,人们甚至会怀疑它的全部都是错误的。就这样,儒家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开始动摇了。

——摘编自薛超良、刘思悦《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变革儒学主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