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12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12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速产制。……

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11日)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为何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并谈谈“李超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
2022-06-22更新 | 5329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2 .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说:“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所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由此可知,陈独秀
A.反对君主专制统治B.要求维护共和政体
C.抨击传统儒家思想D.秉持天赋人权理念
3 . 陈独秀《新青年》报:“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新旧两法子,好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一方面提倡西洋实验的医学,一方面又相信三焦、丹田、静坐、运气的卫生,我国民的神经颠倒错乱,怎样到了这等地步!”由此可见
A.中医中药渐趋衰落B.科学与民主已成为国人追求的价值目标
C.中医缺乏相应理论D.新文化运动对中医学的批判具有片面性
2022-06-07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 5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陈独秀在比较东方和西方民族思想后指出,“东洋民族,自游牧社会,进而为宗法社会,至今无以异焉。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以致“视公共之安危,不关己身之喜戚”。据此,陈独秀意在
A.批判传统宗法社会B.塑造现代国民意识
C.宣扬公民权利观念D.主张国家至上理念
2022-06-03更新 | 1056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认为“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鲁迅在更早的时候提出要“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二者的共同出发点是
A.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文明B.发现西方文明存在缺陷
C.提倡中西文明融合发展D.对待中西文明一视同仁
2022-05-31更新 | 169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灌云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6 . 民族危机与救亡。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种救亡主张(思潮)盛行一时,下表反映了部分主张的主要观点。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教育教国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
实业救国主张通过举办实业,.振兴商务来增强国力、民力,进而达到抵御外国入侵之目的

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运用同时期中国另外3种主张或思潮来论证你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22年初,著名学者张君劢在《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中指出:“现时人对吾国旧学说,如孔教之类,好以批评的精神对待之,然对于西方文化鲜有以批评的眼光对待之。吾以为尽量输入,与批评其得失,应同时并行。”这反映了张君劢(       
A.强调对待外来文化需要理性B.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
C.彻底突破传统华夷观念D.反对单纯的思想革命
2022-05-27更新 | 309次组卷 | 6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广东专用)B卷
8 .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认为“社会的进步是一点一滴的进步,国家的力量也靠这个那个人的力量。只有拼命培养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是报国的真正准备功夫。”由此可知,胡适(       
A.其教育思想引发了教育变革B.要使教育促进社会关系和谐
C.强调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D.教育应适应民族抗战的需要
2022-05-25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近代某一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和生平事迹。该思想家是
从历史进化论观点出发,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三纲五常”完全违背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都是“奴隶之道德”。
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认为法、俄革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
主张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A.胡适B.陈独秀C.李大钊D.鲁迅
2022-05-2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的新,主要是指域外思潮的引进,人们开始以不同的眼光审视周围的生活,先前被遮蔽的思想都浮出水面”;新文化运动的参与者们在“张开双眼瞭望世界的时候,传统的思维渐渐被新的观念修正”。这揭示出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B.增强了文化创新与发展能力
C.开启了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D.激发了国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