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下面是近代某位学者关于“新思潮”的看法,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促进了维新变法B.否定了传统文化
C.体现了理性精神D.脱离了群众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7年2月,李大钊说:我抨击孔子,并不是抨击孔子本身,而是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这表明李大钊(       
A.能理性地看待传统文化B.反对封建伦理带有妥协性
C.对待孔子是爱与恨交加D.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研究历史要坚持“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的原则,下列观点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是激进派反封建之需要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了推动手工行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与“西用”均落后于时代潮流
D.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导致变法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中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为此,陈独秀主张
A.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以西方文化改造国民心灵
C.以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发展D.以渐近改革实现国家富强
2021-02-23更新 | 381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陈独秀在1916年发表的(吾人最后之觉悟》中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尤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强调的“最后之觉悟”是指
A.反对西方的文化侵略B.以白话文代替文文言文
C.公民的独立平等意识D.否定儒学的历史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9年前后,中国城市出现了第一次离婚高潮,而且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离婚主动方以女性居多的现象;“婚姻自由”也登上了当时的话题榜前列。这说明当时
A.婚姻自由成为社会共识B.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C.离婚成为一种社会风尚D.女性掌握了婚姻自主权利
7 . 1921年,茅盾号召学者从事旧小说研究:“中国旧有之文学不仅在过去时代有相当规模之地位而已,即对于将来亦有几分之贡献,故甚愿发表治旧文学者研究所得之见。”这表明当时
A.古典小说的影响较大B.知识分子弘扬传统文化价值
C.平民教育思潮的兴盛D.知识分子否定了新文化运动
8 . 1922年梁启超说:“如今新文化运动这句话,成了一般读书社会的口头禅,马克思差不多要和孔子争席,易卜生差不多要推倒屈原……虽然他(思想界)流动的方向和结果,现在还没有十分看得出来,单论他由静而动的那点优势,谁也不能说他是进化”。梁启超的观点反映了当时中国
A.进步思想与反动思想斗争激烈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形成多元并存的社会思想潮流D.社会进化的思想占据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旨在说明
A.进行社会改良的重要性B.推翻君主专制的重要性
C.启迪民众心智的重要性D.政治形式变革的重要性
10 . 袁世凯统治时期,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全国到处成立“孔教会”“尊孔会”“孔道会”等组织,定孔教为“国教”的主张也甚器尘上。针对该现象,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思想革命,打出的旗号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德先生”与“赛先生”D.“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