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整理的历史年表。

时间事件
1840年6月英国政府派全权代表懿律率领海陆军,开进珠江口
1842年魏源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1857年冬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城
19世纪60年代奕近、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发起洋务运动
1898年6月-9月康有为辅助光绪帝推行了维新变法
I900年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15年9月阵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1945年9月2日中国代表参加东京湾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的成立
(1)为进一步充实该年表,请为其补充两条内容。
(2)从该兴趣小组整理的年表和你补充的内容中,提取相关信息确立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阐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下表是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严复中国传统的“求新”观念与西方的“进化”观念相辅相成。为“进化”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提供条件,而“进化“观念也为“新”字涵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严复指出:“国家为有机体,斯其演进之事与生物同。”天演之理为国家求“新”提供了理论支持。极大地促进了“新”字与“中国”一词的结合。
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新民说》中专列“论国家思想"一节,呼吁培养“新国民”,建立“新中国”。1903年,梁启超发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再次详细阑释了伯伦知理的国家有机体说
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之真解决》,提出“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这是“中华民国”一词的最早出现,作为革命派的“新中国”理想被正式使用
陈独秀发文驳斥了民初的共和政体。他将“民主”与“共和”观念截然分开,阐明了“共和”也不一定就是民主。在政治变革无望的背景下,陈独秀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希望从思想文化领域入手,通过改造国民的方式再造“新中国”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中国”确定一个论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12-23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44
五四运动45
辛亥革命47
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

——摘编自《近代思想史研究》


[探究] 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2022-10-3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复习点07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4 . 下表所示为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的一些活动。这些活动意在(     
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
1916年,陈独秀将《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2月,陈独秀于《新青年》第二卷第六号发表《文学革命论》
A.培育全新的国民精神B.铲除中国封建思想的糟粕
C.对抗袁世凯复辟势力D.唤醒青年的民族复兴意识
5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發、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學、計學、總统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西學、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表为20业纪20年代前期思想文化界的重要现象。据此可知
A.东西方文化开始出现冲突.B.西方文化受到部分学者质疑
C.欧美受--战影响实力衰落D.复兴古代文化成为时代主流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阅读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人物编号人物人物速写人物编号人物人物速写
梁启超号称“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林则徐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魏源著有《海国图志》一书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陈独秀《新青年》的创办者曾国藩创建了“湘军”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将上述人物分为A、B、C、D四类。
(2)概述这四类人物所代表的派别对学习西方的态度主张。
2022-04-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民族危机与救亡。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各种救亡主张(思潮)盛行一时,下表反映了部分主张的主要观点。

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教育教国一个国家能否得以长治久安,能否得以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日多.则国势日强
实业救国主张通过举办实业,.振兴商务来增强国力、民力,进而达到抵御外国入侵之目的

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运用同时期中国另外3种主张或思潮来论证你的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8更新 | 243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所示是陈独秀关于青年的论述。

论述

出处

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若夫明其是非,以供决择,谨陈六义,幸平心察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15日)

外览列强之大势,内鉴国势之要求,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了解国家之意义,第三当了解个人与社会经济之关系,第四当了解未来责任之艰巨

《今日之教育方针》
(1915年10月11日)

倘自认为二十世纪之新青年……青年之精神界欲求此除旧布新之大革命;第一当明人生归宿问题……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第二当明人生幸福问题

《新青年》
(1916年9月1日)

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视所需乎为国献身之烈士,其量尤广,其势尤迫。故我之爱国主义,不在为国捐躯,而在笃行自好之上,为国家惜名誉,为国家弭乱源,为国家增实力

《我之爱国主义》
(1916年10月1日)

根据材料中任一或全部信息,概括陈独秀设想的青年形象,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述青年形象具体可感,说明思路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2-04-25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封闭管理四月份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所示乃是近代几位主要教育家的论述。据此可知,他们都主张
时间教育家主张
1912年蔡元培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主张五育并举
1904年张伯苓最早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学校课程,通过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推动校园体育课程建设。他在创办南开学校之初,就明确提出,教育一事,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
1928年梁淑敏东西方教育存在根本的差异,中国人传统的教育侧重“情意”教育,例如孝悌之教;而西方人侧重“知识”教育,例如自然科学之教。东西方教育各有得失,应该相互借鉴

A.培育积极健康的新国民精神B.要明确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C.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相接轨D.在重视传统中汲取文化力量
2022-01-05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第一中学等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