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mò,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话》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概括材料一中对西学的认识.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3)试举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制度”领域中学习西方的重大事件及主张,并归纳指出在思想领域学习西方的特点。
2021-12-08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那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启蒙为目标,以批判旧传统为特色的新文化运动,在适当条件下遇上批判旧政权的政治运动时,两者便极易一拍即合,彼此支援,而造成浩大的声势。五四运动正是这样。启蒙性的新文化运动开展不久,就碰上了救亡性的反帝政治运动,二者很快合流在一起了。以专注于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中。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

——摘编自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法国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在第三共和建立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法国自1791年至1975年曾三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两次建立帝制,两次推行共和制政体。在政党出现以前,法国已经存在着许多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并开展活动。18495月议会选举使法国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进一步壮大。直至第三共和国(18751940)成立初期,法国政治生活中仍然是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在发挥作用。正是由于各政治团体和派别组织在选举中通过角逐所形成的政治格局巩固了第三共和国民主共和制度,推动了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第三共和国成立后,现代意义的政党及政党制度得以在法国确立和发展起来。自此,法国不断变化的党派格局,不仅构成了法国政治的基本内容,而且也决定了法国政治演变的根本走向。议会制导致了第三、四共和国时期政党的产生和政党格局及政党制度的形成。反过来,这种政党制度也影响着第三、四共和国政权结构的演变。

——摘编自张忠、陈应珍《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体现出的主要精神,并简析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很快合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法国政体变化的特点,并分析法国政党制度与第三共和国之间的关系。
2022-07-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七高级中学(长安区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个人”一词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时“多引以为大话”,面在新文化运动中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B.民众的个性得到解放和张扬
C.当时社会发展取得极大进步D.民主与科学思想已成为主流
2021-11-0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1915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世纪后半期“先知先觉之士”代表人物,并指出他们抢抓“创新机运”的思想主张及实践。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国人对西学的领悟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的表现,并简述此次思想转折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引进西方的思想”和“摧毁中国的传统”的主张并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2021-10-21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5 . 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康有为的“托古改制”;再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到陈独秀的“民主与科学”;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上述现象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中学”已完全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B.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
D.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主张趋于激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唐代文化产生直接影响,不外三者,即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其中后两种因素自外族传入,而且是经历数百年的流播而形成的。唐代对这三种文化因素的承袭,也以后两种为主,这造成唐代文化的异彩特色。至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学,从魏晋开始,即受这三种文化因素的压制,日渐衰微;直到唐代中后期,儒学开启复兴的机运。北宋时,各派思想主流如佛、道、儒诸家,已趋融合,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的产生,其文化精神及动态亦转趋单纯与收敛。南宋时,道统思;想既立,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强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

——摘编自傅乐成《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材料二   从广义文化的视角来看,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根本上就是一种文化危机。从鸦片战争开始,“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向“坚持农业和官僚政治的中国”发起全面挑战,这一挑战包含着西方的价值观向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的挑战,由此就引起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危机,也就是传统文化的危机。出现了危机,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已不可能按照原来的轨道来进行,因为客观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文化危机是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重要契机,促进了思想启蒙。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儒家学说中有下列名言警句:“民为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博施济众”“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养浩然之气”“舍生取义”“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文化与宋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出现文化危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儒家思想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2021-08-2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形成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由此,国民政府教科书在1933年这样写道:“新政能否收获还是问题”。1935年又改为“新总统准备就任期间,美国境内突发空前的银行风潮……对此总统先颁布紧急银行法,更设立经济复兴委员会,厉行蓝鹰运动以复兴全国经济。”随着新政推进,二战的进程和罗斯福连任,人们对新政的认识也有乐观的一面,这期间,著名学者费孝通对新政进行大量的介绍和解读,1947年国民政府新版教科书对新政的评价更新为:“罗斯福执政以后,献身于国内复兴事业,重新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担任适于一个大强国的国际责任,当政数年,成效显著,第一届任期未终,国内经济状况几已恢复原状了。”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材料二   20世纪初,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致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 ……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人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己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根据人民日报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教科书对罗斯福新政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辨析材料三中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对中国的解读。
8 . 数据库的应用,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这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

材料二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44
五四运动45
辛亥革命47
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3)基于以上分析,谈谈数据库应用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新突破。
9 . 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我们把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话》

材料三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3)试举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制度”领域中学习西方的重大事件及主张,并归纳指出在思想领域学习西方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政治家。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他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而立之年他“浩然弃官归里”,成为家乡一所新式学堂的校长,这是其从事近代教育、实践教育救国理想的发端。他认为“改良社会,首在教育”,“是故教者无不以护国为宗旨者也”,“普及教育之着手问题,在推广小学;推广小学之先决问题,在培植教员;培植教员之唯一问题,在兴办师范学校”;他呼吁建立统一教育体制,推进府县不同层次教育学堂设立,在府设立高级、中级学堂,在县设立初级学堂。1902年,他创立爱国女学,倡导女子德智体综合发展。1917—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蓄”,这不仅给北京大学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也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风气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孔祥光《蔡元培早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教育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教育主张产生的影响。
2021-05-17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学科网2020-2021学年高三大联考-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广东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