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其一是政治局势的逼迫,其二是民族文化心理壁垒的松动,其三是强有力的宣传鼓动队伍的组成。

——摘编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等

材料二   1905年孙中山《同盟会宣言》中指出:“在今汉人倡率义师,殄除胡虏,此为上继先人遗烈,大义所在,凡我汉人当无不晓然”。1919年孙中山在演说中指出:“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整理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法国启蒙思想家马布利认为:“自然界并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人生下来是完全平等的。”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陈独秀认为,中国欲求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法国启蒙思想家梅叶大声疾呼:“世上穷人们受各种迷信及偶像崇拜欺骗的时间已经够久了……该是打开穷人的眼界,向他们说明全部真相的时候了。”

——摘编自《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文化思想启蒙由潜流到洪涛,需要三方面的转化条件”,试以中国19世纪末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05~1919年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客观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北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摘编自《汉字发展史纲要》

材料二“欲废孔学,不得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新青年》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1918年)

材料三“汉字能够很容易地克服方言乃至更大的语言障碍,……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汉语演变的特点,并指出汉语在古代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的背景并对简要评价其主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字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断。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③》

材料二   后世君主“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在驳康有为等人的文章中反复说明了:第一,封建礼教与民主政治不可两立,尊孔必将导致复辟,孔子思想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第二,尊孔,定“孔教”为“国教”,违反思想自由的原则;第三,定“孔教”为“国教”,违反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必修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和荀子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对待“孔教”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4)综合所述,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传统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青年》在创刊号《社告》第一条即明言:“国势凌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这说明《新青年》
A.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B.旨在宣传西方近代民主思想
C.引导青年知识分子修身治学D.重视思想启蒙谋求救亡图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民国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与此改变有关的事件是
A.国民大革命
B.中共成立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2018-01-19更新 | 193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曰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这表明陈独秀主张
A.政党政治B.国民政治C.立宪政治D.社会主义
7 . 洋务运动时期倡导“中体西用”;五四时期,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来对待中西文化。蔡元培此举意在
A.复古求解放以缓和中西文化冲突
B.平衡中西文化以实现思想再造
C.否定传统文化以实现新思想启蒙
D.兼容中西文化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2018-01-03更新 | 384次组卷 | 26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猛烈的济世良方。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下面对作者观点解读正的是
A.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
B.认为新文化运动参与者毫不妥协
C.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D.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不值得采取

10 . 阅读下表“19世纪中期以来至20世纪初的中国”,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
实业救国八国联军侵华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短暂春天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

试从上表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自拟一个主题,并运用所选的三个关键词对自拟的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所拟论题主题立意明确;列出所选的准确关键词;阐述关键词与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史论结合)

2017-12-20更新 | 1051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