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无情抨击,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他们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因此,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有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堪称启蒙运动的导师和领袖。这些思想家,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向往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们认为,应该全面地引进西方文化,尤其应该引进西方崇尚个人自由的价值观,用以取代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伦理觉悟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所谓伦理觉悟,最根本的是确立个人独立平等的人格和进取精神,努力用个人主义取代家庭本位,确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文化和社会。个人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崇尚个性,尊重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不是以现实中的个体人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家庭本位倾向,侧重于共性对个性的规范和制约,使个体失去其主体性。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还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摆脱民族和国别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绝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学习世界其他文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在行动上的特点,并简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相同之处。
2 .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压抑儒家,但突出了道家和墨家;批判诗文,可着意表彰小说和戏剧;鄙视文人大传统,转而发掘民间小传统。该学者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使民众接受了西方的政治理念B.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C.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觉醒D.具有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
2022-09-04更新 | 35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3 . 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魏源

图二《孔子改制考》

图三陈独秀
(1)图一所示的历史人物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书中的哪一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
(2)图二所示著作作者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3)上述三图见证了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领域内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各是什么?分别是通过哪些相应的活动完成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新文化运动时期,尽管国外的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村社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各种社会学说纷纷传人,但“十月革命之路”最终成为人们向往的道路。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促使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推动了对社会改造的新探索
C.彻底改造中国传统文化D.以传播社会主义学说为宗旨
2022-04-10更新 | 345次组卷 | 5卷引用: 云南省德宏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13年至1919年间,民间改编红楼新剧共13部,一些从未在红楼戏曲舞台上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奶奶、丫鬟和其他普通女性形象因其作为剧情重心而被大规模编演,如《晴雯》《金钏儿投井记》《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红楼梦》的艺术水平无法超越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C.袁世凯放松了对民间文化控制D.妇女广泛参与社会生产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指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由此可见,陈独秀认为弘扬民主与科学(     
A.切合了解决时弊的要求B.适应了文学革命的需要
C.推动社会变革持久发展D.缓和了中西文化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近代某历史事件时说∶"那时许多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同时指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闰土、阿Q等等,绝非纯粹的艺术虚构。张勋复辟要尊孔,军阀争权要尊孔,甚至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也要尊孔。"据此可推知,毛泽东意在强调(       
A.新文化运动爆发具有必然性B.传统文化不适应近代化的需要
C.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D.知识分子救国方式已达成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这场思想运动
A.以三民主义为指导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也是一场文学革命D.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9 . 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德先生”、“赛先生”、“婚姻自由”、“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字眼常常见诸于报刊杂志,这主要是由于(     
A.清政府推行新政B.同盟会宣传革命
C.新文化运动兴起D.国民革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2016年天津卷)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2016-11-27更新 | 1493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二)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