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在新文化运动各种思想尖锐冲突的当时,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人就很注意从传统中汲取自卫和反击的力量。他们把从先秦直到清末,肯面对事实、肯作独立思考的人都引为同道,把一切“异端”都努力发掘出来。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试图调和中西文化冲突B.摧毁了封建旧文化的社会影响
C.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积极寻求社会转型的思想资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独秀在《袁世凯复活》一文中言道:“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为恶果,非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尽,无数废共和、复辟帝制之袁世凯,当然应运而生。”陈独秀意在
A.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C.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D.指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2022-05-31更新 | 835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022-04-23更新 | 396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无情抨击,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他们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因此,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有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堪称启蒙运动的导师和领袖。这些思想家,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向往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们认为,应该全面地引进西方文化,尤其应该引进西方崇尚个人自由的价值观,用以取代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伦理觉悟是“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所谓伦理觉悟,最根本的是确立个人独立平等的人格和进取精神,努力用个人主义取代家庭本位,确立以自我为价值主体的文化和社会。个人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崇尚个性,尊重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不是以现实中的个体人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家庭本位倾向,侧重于共性对个性的规范和制约,使个体失去其主体性。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还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摆脱民族和国别的局限性,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绝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学习世界其他文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在行动上的特点,并简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相同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德先生”、“赛先生”、“婚姻自由”、“妇女解放”、“家庭革命”等字眼常常见诸于报刊杂志,这主要是由于(     
A.清政府推行新政B.同盟会宣传革命
C.新文化运动兴起D.国民革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主义”思潮盛极一时,欢迎“莫拉尔小姐”即“道德伦理革命”的大有人在,其热门程度足以和“民主”“科学”构成三足鼎立的态势,随后却迅速被边缘化。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青年追求个人幸福和个性解放B.民主与科学思想影响深远
C.传统伦理和国家危难双重作用D.各思想流派呈现融合趋势
2020-12-25更新 | 490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情信息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6年初,陈独秀撰文说:“吾国年来政象,唯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希望中国的青年人能够像法兰西革命那样,成为“强有力之国民,使吾国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旨在
A.唤醒青年的公民自觉B.批判封建伦理道德
C.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D.创立无产阶级政党
2022·江西南昌·一模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看似虚悬无薄,实则前进的方向全是受其指导。中国是一个学术发达的国家,几千年来学术分门别类,各致其精。如欲详述之,将数十百万言而不能尽。现在所讲的,只是思想转变的大略,及其和整个文化的关系。

西洋学术输入以来,中国人对其之态度,亦经数变。(一)其初是指采用西法者为用夷变夏,而极力加以排斥的。(二)继则变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三)再进一步,就要打倒孔家店,指旧礼教为吃人,欢迎德谟克拉西先生、赛因斯先生,并有主张全盘西化的了。其实都不是这么一回事。现在文化前途的转变乃是整个社会组织的改变,并非一枝一节的问题。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完成于1939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期间,中国人向“西洋学术”学习的态度,依照阶级变化划分历史阶段、说明各阶段的阶级属性,并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进行阐述。(要求:时间准确,理由充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2-04-07更新 | 231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南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以来,现代“民族”观念逐渐被引入。梁启超认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他的民族主义既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强调了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认为“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国最为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摘编自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复兴”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实引用合理,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0 . 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时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春秋孔子“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战国孟子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宋朝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明清之际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至少写出两种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
(3)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请谈谈如何正确看待儒家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