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民公报》原是宪法研究会的机关报,服务于北洋军阀的统治。1917年蓝公武担任其主编,1918年后基于国内外形势,加之《新青年》同仁的影响,蓝公武对《国民公报》进行改版,旨在促政治之改革和谋思想之革新,以革新政教艺术方面的陋习为己任。蓝公武对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李大钊一起与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促成了五四前后谈论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国民公报》与《新青年》相呼应,声音有同有异,比如对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等,就有很多的批评,改变了《新青年》内部的关系。《国民公报》影响力直逼《新青年》。

——摘编自周月峰《另一场新文化运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蓝公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公报》在五四前后发生转变的原因。
2024-05-13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中为四组与民主观念和道路相关的历史人物与概念。

风向标人物同道者核心概念支撑性词汇
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等君民关系君主之国、民主之国、君民共主之国、议会
梁启超康有为、严复、黄遵宪等民权民权与民智、民族国家、自由、权利与义务、宪政
孙中山邹容、宋教仁、胡汉民、陈天华、朱执信等民权共和革命、民主、共和、五权宪法、国民大会、直接民主
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毛泽东等庶民主义大众民主、劳工神圣、翻身解放

——摘编自闾小波《近代中国民主观念之生成与流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有关知识,运用表中两组及以上信息,围绕“民主观念和道路”拟定论题,并进行阐释(论题明确,论据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五四运动后,随着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传入中国,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对诸多“主义”考量后,提出了“中国式主义”,如1920年李大钊在《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一文中就指出:“社会主义要在条件合适的国家才能得以实行。”“中国式主义”的提出(     
A.表明社会主义已成思想主流B.说明思想界的排外意识浓厚
C.阻碍了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
4 . 五四运动时期,陈独秀宣称“全世界的东西都由诸君(指劳动者)做成,全世界的权柄都应该归诸君执掌。”坚信“民众是有高度意识和意志的人类”,但另一方面,他又说“有史以来革命成功的,无一不是少数人压服了多数人”,这些言论表明陈独秀(     
A.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具有不彻底性B.已经由支持改良转变为要求革命
C.依然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的代表D.试图促成资产阶级和工人的联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46年,胡蛮在其《中国美术史》一书中批判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中西融合的美术道路时指出,徐悲鸿“缺乏有现实的革命内容题材人物的创作”,林风眠“缺乏现实的社会的内容”,提出现代中国美术的出路只能是提倡“为人民的艺术”。由此可知,胡蛮
A.带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立场B.属于批判现实主义艺术流派
C.关注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变化D.借助文学艺术服务阶级斗争
2022-05-16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问题与主义”论战期间,李大钊积极投身到理论的研究中,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文章。这表明“问题与主义"之争
A.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础B.指明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D.扩大了民主与科学的影响范围
7 . 20世纪20年代初,有学者指出;"《周易》起始的阴阳二元论和矛盾辩证法之间,儒家讲的‘躬行'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之间,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改造世界之间,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之间,都有某种相通之处。"该学者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
A.理论来源是中国传统儒学思想B.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转型
C.在华传播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D.适应了中国反封建斗争的需要
8 . 1919年,李大钊对唐山工人生活和劳动的恶劣处境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缺乏工人组织的现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批进步学生关于工人、工厂的社会调查,在20世纪20年代初蓬勃开展。这一现象
A.促进了工人阶级革命意识的觉醒B.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
C.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D.忽视了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
2021-12-23更新 | 31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9 . 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劳动界》创刊号上写道:“既然是劳工神圣,既然是人工如此重要,为什么大家都说做工的人是下等社会,不做工的人反来是上等社会呢?陈独秀意在
A.总结五四运动的经验B.启发工人阶级的思考
C.壮大中国共产党力量D.反思文学革命的局限
10 . 1919年夏开始,上海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例如李汉俊借用墨子的“兼爱”思想来解释社会主义的理想,胡汉民主张井田制是中国早期的土地公有制形态。这表明当时
A.中国共产党成立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B.马克思主义成为广泛传播的主流思想
C.用马克思主义的理念来理解中国传统
D.马克思主义传播受到旧思想框架束缚
2021-10-10更新 | 945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