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1910年,马克思、思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与各种名目的社会主义思潮混杂,一起涌入中国。早期接触和传播社会主义的人物或群体中,有清政府派赴欧洲的外交官员、在华的西方传教士、留日学生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等。他们对社会主义要义的认识是有限的。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目的,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来介绍探索宣传社会主义。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探索传播社会主义,是为实现“三民主义”,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摘编自李文坛《社会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早期传播(1871-1910)》

材料二   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社会主义既有许多不同的派别,又有空想和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等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影响下,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向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们开始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李大钊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即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

——摘编自刘国新《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早期传播(1899-1921)》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思潮的早期传播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9年底,北京、天津以及留法学生中的进步青年以“工读、互助”为信条,组织了互助社一类的小团体,过起了“共产”的生活。此外他们还模仿日本九州的“新村”和美国的“劳动共产村”的做法,在中国进行“新村”实验。此类实验
A.旨在促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B.助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力图探索不同于苏俄的革命道路
D.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2021-05-17更新 | 29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洋务运动之后到十月革命之前,不少人在中国译介马列著作、观点。以维新派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和1905年前后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都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后,无政府主义者也译介了不少马恩文本。但是,有学者认为它们并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这一认识的原因解释最合理的是
A.并未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有限
C.涉及阶层过于庞杂不具有主导性
D.译著方式不利于马恩思想传播
4 . 如时期中国出现诸多社团,有学者按其性质整理为如下表格。据此可知,这些社团的建立
社团类型左派思想类型中间分裂类型右派思想类型
社团特点思想激进,具有彻底的革命性统一的形式,内部存在明显分歧成立之初宣传革命.发扬民主;之后拒绝革命
代表社团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少年中国学会等新潮社等
A.使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深入人心B.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C.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发展D.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仍在发展,对马克思学说的介绍蔚为潮流。除了《新青年》,其他一些杂志和报纸都有不少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专文以至专栏。以1920年出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为标志,马克思主义著作纷纷被译介出版。材料表明当时的思想界
A.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追求民主自由渐成社会风尚
C.主导趋向出现明显变化D.出版界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
6 . 1920年8月后,先进的知识分子陆续创办了《劳动者》《劳动妇女》《劳动周刊》等刊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工人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这
A.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B.改变了新文化运动发展方向和革命性质
C.扩大了共产国际在远东地区的重大影响D.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民族富强的要求
2021-05-13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从而激发了爱国仁人志士们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两国同于七月初一宣战。八月十八日(阳历九月十七日),两国海军在高丽西北鸭绿江口相遇。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我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紧要的一个战争。……那时我国的海军力量比日本海军大。我们占世界海军第八位,日本占第十一位。我们的两个主力舰定远和镇远各七千吨,日本顶大的战舰不过四千吨。……所以从物质上说来,两国海军实相差不远。那一次我们失败的缘故很多。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康有为在近代中国,受西学东渐而奋起搞政治改制的第一位改革家。他对传统中国的学术思想和政治制度的了解,是蔚成宗师的,虽然他搞的到底只是中国思想的偏锋。可是他竟然能以此高度发展的中学偏锋,与最幼稚的西学认知相结合,搞出一套他自己的康有为思想,并画出他自己的“以君权行民权”的建国大纲的政治蓝图,再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加以推行。

——摘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   于是,“改造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逐渐响彻全国。各种报刊纷纷参加社会改造和中国出路问题的讨论。改造社会的问题在思想界被提到突出的地位,成为先进青年关注的焦点,这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还是第一次。……把“改造社会”放“个性解放”之上,表明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已从表层向更深层次开掘。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那一次的海军战争”的名称及地位,简述“那一次我们失败”的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将“中学偏锋”与“西学认知”相结合的代表作及特点。结合所学,概述康有为的“政治蓝图”。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生纷纷出版新式刊物,参加社会改造和中国出路问题的讨论。列举1919年1月出版的两个新式刊物。从民众觉醒的角度,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②五四运动是中国先进青年为“改造社会”的重要实践,结合所学,概述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2021-05-13更新 | 23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1923年,有人以学界为主进行民意测验: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在被调查的1007人中,497人选择俄国,107人选择美国,认为俄、美均非中国之友者有226人,而认为俄、美均是者12人。这反映
A.知识分子在救亡方式上达成共识B.华盛顿会议破坏了美国的形象
C.向西方学习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D.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影响增强
2021-05-08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1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史料大数据统计拓宽了历史研究视野,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中国近现代观念起源研究和数据库方法》

材料二


——据杨奎松、董士伟《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统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史料大数据统计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国人由此而面临着一个很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所代表的历史阶段实现之前,资产阶级革命并没有丧失其历史的进步意义;但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来到中国,一开始就否定了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的(纲领)……是一个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他取法于十月革命,却超越了中国革命。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五四运动在井冈山收获了他第一个真正的政治果实,这是何等的矛盾!……从思想意识范围内说,五四运动是五四时期的学生,是钢铁般的英雄,游行示威时,他们手里拿的不是枪,而是刷子,他们只是言辞激烈,而毛泽东真正的创造性在于他把枪和书结合起来,这将使红军在广大的农村扎下根,然后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向城市推进。

——摘引自特里尔《毛泽东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迎来了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突出表现,概述当时“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毛泽东创造性地将“枪和书结合起来”的含义,列举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实践活动。
2021-05-08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选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