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

材料二   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三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2)透过材料二中的图文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举一例能佐证材料三观点的史实。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认识。
2020-03-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嵩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文艺复兴”包括的内容非常广,外延非常宽,它是一种包括文化的各个方面——这个文化是宽泛意识的,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一个复兴、一种启蒙。宗教改革接着文艺复兴下来,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而把人文主义普及到了社会。到了启蒙运动发生的17.18世纪,西欧在加速度的向近代发展,这个时期的西欧是各种学术、文化、科学,特别是科学思维最发达的一个时期,也是人文传播手段和启蒙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时期。启蒙思想是人文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它接过文艺复兴的旗帜,在人文主义旁边加注上了理性和进步的字样,它用理性彻底批判宗教神学,用理性无情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可以说,14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既是人文主义不断发展、超越的几百年,又是启蒙思想持续生长、提升的几百年。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等

材料二 对于新文化运动的源起和过程,民国初年的一些学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胡适把新文化运动的起源追溯到晚清,认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起于戊戌维新运动”,且文化运动从来就有政治意义,因为“戊戌运动的意义是要推翻旧有的政制而采用新的政制”。从戊戌维新开始,中国人寻求的改变就已具有根本性,这些努力包括政治,又超越于政治。梁漱溟也认为,中国人在甲午海军覆没后有了新的认识,类似“造铁路、废科举、行立宪”等主张,以及庚子后的“变法之论”,都是“他们想接受他们当时所见到的西方文化”。而“到了革命起事起,更是一个极其显著的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同时也是对于自己文化的改革”。

——罗志田《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视角分析14—18世纪西欧的思想演进状况,并指出造成这一时期思想持续演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胡适和梁漱溟看法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胡适观点的理解。
2020-03-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