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而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图示

材料二20世纪早期,一位知识分子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近阅坊间之出版物,间有主张破除旧有伦敦,毁裂吾国固有文学,以期改造一新社会者。……青年学子,根植薄弱,骤睹新奇之说,易启混淆之心,于操行学业前途极有关系。”

材料三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毛泽东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请回答:

(1)运用近代化史观对材料一中的信息加以解读。其中19世纪末和1900-1915年两个阶段中国出现的主流的先进思想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该“知识分子”对此运动的态度及其所持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毛泽东领导的“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是什么?

2017-12-24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临泉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阶段考(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一个极其艰难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对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问题,史学界多有研究。其中有观点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见图示)

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地位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角度广泛,史论结合)
3 . 如图为《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示意图。如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促进B.辛亥革命大力鼓舞
C.国民大革命的影响D.国共十年对峙推动
2020-10-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平江汨罗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思想文化,顺应时代、兼容并包则生发,悖逆潮流、固守排异则衰败。

材料一   作为炎黄族类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摘自李宗桂著《从理想人格和价值取向看中国传统心理》

材料二   如图为《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


——摘自《世界:一部历史》


(1)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学说思想的特征,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   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理学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2)指出材料三评价理学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评价以下两个观点:

观点一:冯桂芬主张“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观点二: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

材料四   18世纪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的述说与评价

伏尔泰孟德斯鸠
关于政治“新帝雍正爱法律、重公益,超过父王。帝王之中无人比他更不遗余力地鼓励农事……雍正降旨,帝国各地处理重罪案件,未呈皇上本人亲览,不得对人犯处以极刑。颁布这一敕令理由有二。两者均与敕令同样可敬。其一为:不得视人命如草芥。其二为:君王对百姓须爱民如子。”

——(《路易十四时代》)

“中国是一个以畏惧为原则的专制国家。在最初那些王朝统治时期,疆域没有现在那样辽阔,专制精神可能略为逊色。可是,如今已非昔日可比了。”

——(《论法的精神》)

关于儒家思想孔子并不以神或弥赛亚自居,他“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宗教说辞)”。中国是最有道德的国家,中国实现了儒家以德治国的理想。中国“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中国的皇帝是掌握教权的君主,皇帝的意志便是法律,臣民的生死予夺全在于皇帝的一念之间。“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般精神”,“中国统治者就是因为严格遵守这种礼教而获得了成功”。


(3)阅读材料四,概述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中国的看法,并评价。简要分析二人关注中国的动机。
2020-04-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四幅地图分别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四运动前后以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生留学路线示意图。其中符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生留学路线的是
A.B.
C.D.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思潮的时候,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研究范式:一是“激进——保守”范式,即主张西化、欧化或苏化,认为传统性与现代性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二是“抗拒——调适”范式,即主张以传统去适应、调节和融合现代化,凸显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三是“传统的发明”范式,即认为要想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赋予源于西方的现代性以一种中国主体的身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性的生长点。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思想演变过程示意图。

——何爱国《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1912—1949》、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结合上图并运用相关史实,对上述任一研究范式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18-02-06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二轮复习 专题1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与三民主义 押题专练
7 . 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中国某出版社翻译西学著作数量统计示意图。该社译著类别具有代表性,它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A.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B.由盲目排外到全盘西化
C.由对内革命到对外反帝D.学习西方层次由表及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