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阅读以上文献,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和解释毛泽东如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8-02-1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同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戴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努力的史实。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毛泽东之所以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请你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概括出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哪两个重大事件为标志?从材料三中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关系。
3 .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新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党的哪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2)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如何思考的?
(3)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贡献?
(4)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5)简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分别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什么问题?
2016-01-18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北京大学附中河南分校高二12月考历史卷
4 . 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中国人民知识程度之不足,固无可隐讳者也。且加以数千年专制之毒,深中乎人心……(辛亥革命时)曾十起而十败者,以当时大多数之中国人,犹不知彼为满洲之所征服,故醉生梦死,而视革命为大逆不道。

——孙中山19171919年所著《建国方略》

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


(1)依据材料一,比较两个时期孙中山对待民众的不同态度,并简析导致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的“走西方国家老路”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理论创新。

材料三   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批评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1978年中国是如何实现了思想领域的重要转折。
2019-12-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79年创刊的《读书》杂志(创刊号见下图),被称为“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年代”的诞生物,被视为“新启蒙时代”的象征之一。因为其
A.终结了十年“文革”的严重混乱
B.开启了对“两个凡是”的反思
C.探讨社会问题展开思想交流
D.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6 .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的本质都是(  )
A.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B.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一贯坚持把阶级斗争放在首位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7 . 时代·主题·行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
力量发展简表(国民党党员不包括军队党员)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

国民党共产党
1927年党员将近20万;有国民革命军党员突破6万;掌握少量部队
1937年党员52万;
约200万正规军
党员4万;
军队5.6万
1945年党员311万;
军队约500万
党员120万;
军队120余万

——摘编整理自《中国共产党史》《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等

(1)邓小平指出“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对付日本军国主义。抗战的胜利符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也合乎两党利益。”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阐释。

要求:史实充分,史论结合,论述全面,逻辑清晰。

材料二1985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命题。2017年,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2)邓小平和习近平对时代主题有相同的认识。解读1976年以来,基于此认识中国做出的重大政策调整。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8-01-2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7— 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末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他的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
2020-07-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 阶段,它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主要是因为
A.表达了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理解B.阐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C.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D.从理论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

10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九十多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材料二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三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

——《国内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之比较》

材料四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

(2)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90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哪三件大事。分别简述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