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 . 优秀的思想文化往往引领着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1)依据材料一,联系背景,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一方面是帝王对于人民横征暴敛、残酷盘剥的现实;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没有帝王。对于这道难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的解答也只能祭出道德说教的大旗,将希望寄托在后世君王能够积极效法那些虚幻的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样板上面……从今天的角度看,黄宗羲明显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

(2)请结合所学,对材料二黄宗羲 “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或主张

时期口号或主张
1861—1899 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
1900—1909 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 尊孔复古; 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0—1929 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 ;打土豪,分田地,工农武装割据
1931-1945收复失地,还我河山;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战胜利万岁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从上表的口号或主张中提炼一个主题,用史实加以论述。(要求:主题具体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使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纵观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每一个阶段都是由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开启的。这些理论创新和突破成为推进改革不断深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可以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理论突破与实践探索互动的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论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理》

(4)依据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开启的”。
2019-11-21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B卷)试题
3 . 道路探索与理论创新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摘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观察地图,概括1929—1932年间革命根据地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目录(部分)

第一次思想解放:一石激起千重浪—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
粉碎“四人帮”阴霾仍未散
解放思想实现伟大转折思想解放带来人的解放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变化经济改革从农村突破了经济生活新词汇:特区政治体制改革起步
第二次思想解放: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破除姓“社”姓“资”
姓“社”姓“资”搞得人心惶惶黄钟大吕压倒瓦釜之鸣邓小平南方谈话轰动全国
中国经济鲤鱼跃龙门十四大开辟新纪元实施“软着陆”推动改革深化……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当代中国这两次思想解放的历史意义。
2019-10-0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C.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D.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2019-01-28更新 | 150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②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③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6 . 道路探索与理论创新。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参照示例,结合具体背景,举两个历史时期的例子,分别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示例: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针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2020-04-0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1966年铺天盖地的“毛主席万岁!”到1984年悄然出现的“小平你好!。”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个人崇拜现象存在B.民众对领袖顶礼膜拜
C.人们思想逐步解放D.极“左”思潮依然残存
2020-09-1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B.打破了思想束缚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深化了体制改革
2016-12-12更新 | 222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第十九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的根本问题是
A.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以下对邓小平南方谈话认识正确的是
①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努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④坚持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不动摇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