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这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根本任务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大力推进改革开放
C.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D.纠正“左”的错误
2022-04-16更新 | 378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有这样一篇讲话,明确回答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重申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对于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新观点,开创了新视野。这个重要讲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以下邓小平的言论,首见于该“历史文献”的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B.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D.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2022-03-05更新 | 20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标题
1950116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赴朝参战
1955427从万隆开始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的话语呈现》

材料三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大事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984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中共十五大提出“走出去”战略。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在军事、外交领域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分别简述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方面概括社会主义新时期发生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尖锐地提出要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在新的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文章被一些人指责为“砍旗" ,但文章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特定的历史条件赋予了这场讨论超越一般理论观点争论的意义。该讨论的意义在于(     
A.破除了计划与市场上的思想困扰B.标志着邓小平理论体系走向成熟
C.利于思想理论根本性的拨乱反正D.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指导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9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红色记忆:党的建设》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紧紧依靠人民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以巨大的“理论勇气”为开创、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并形成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后所打下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基础。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两个历史时期”?
2021-04-11更新 | 36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河北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客人时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A.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C.扫除了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最大障碍D.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21-04-07更新 | 563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冲击以及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在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为我国当前及长远发展指明了道路。该战略
A.是对改革开放战略的延续和发展B.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重大举措
C.侧重于利用外部资源来发展经济D.合理安排了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
2021-03-30更新 | 1104次组卷 | 19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多次说:“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与邓小平以上论述直接相关的是
A.真理标准问题讨论B.开设经济特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1-03-07更新 | 527次组卷 | 11卷引用:天津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开始,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梁启超撰文指出:“欧洲为什么有社会主义?是由工业革命里出来,在没有工业的中国,想要把他们惠数搬来运用,流弊有无,且不必管,却最苦的是接不着痒处。”“社会主义学说,其属于改良主义者,吾固绝对表问情,其关于革命主义者,则吾亦未始不赞美之,而谓其必不可……梁启超等人的主张引起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强烈不满,如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驳斥梁启超的观点,坚决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指出唯一出路是用暴力手段。经历思想论战之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认识逐步统一,不久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著《梁启超新传》等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梁启超与李大钊关于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概述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活动。

材料二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演……从补中山到邓小平,先进的中国人都探讨过社会主又思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所得富足的利益,不归少数人,有穷人富人分别,要归多数人,大家都可以平均受益。”他认为这种民生主义的实质就是:“一面围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

——摘编自杨荣《从民生主义思想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实践》等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思想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概述“民生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2021-02-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春秋繁露》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1)概括材料一中三人的主张,并比较董仲舒与黄宗羲主张的主要不同之处。

材料二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

——康德


(2)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康德提出的“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的原因,并从思想的角度解释“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的理由。

材料三   作为一名决策者,邓小平对所有计划与建设的可行性都要先进行试验,这与他使用的口号“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的。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邓小平又及时地睿智地将这“唯一标准”进行精准的具体化的解读,让每个实践者都能用它准确地给自己的实践行为量化打分……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英国.伊文思《邓小平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邓小平对实践标准具体解读的内容。并指出材料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