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史学家认为,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虽然,康有为生于1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可以说是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变化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后浪推前浪,显示为两代人。材料对两代人的解读从本质上表明
A.请愿与武装起义先后成为斗争手段B.维护与废除专制制度分歧明显
C.革新与守旧两种思想激烈冲突D.改良与革命是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
2021-08-29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卷01
2 .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2021-06-09更新 | 10451次组卷 | 10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B卷)
3 . 据统计,《孙中山全集》十一卷本中,谈话及答记者问多达242篇,对报馆杂志致函或题词十数篇。《孙中山集外集》中有演说、致词或谈话374篇,对报纸杂志的题词有10余篇。这主要说明
A.孙中山掌握时代话语权B.舆论宣传助力民主革命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大众传媒趋向近代转型
4 .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对这段话中的“忠”,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2019-12-02更新 | 281次组卷 | 73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临清三中高三上学期学分认定测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
A.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
B.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C.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
D.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孙中山曾说:“我们一定要在非满族的中国人中间发扬民族主义精神,这是毕生的职责。”据此可知,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解读
A.具有一定的狭隘色彩
B.体现了民权主义思想
C.是为完成反帝的任务
D.借鉴了欧美民族学说
7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蔡元培——孙中山——李鸿章
C.李鸿章——孙中山——陈独秀
D.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8 . 《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
A.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
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
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
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
2016-11-27更新 | 222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