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表是毛泽东主席在不同历史时期发表的关于革命和建设的著名文章。
1925——1927《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8——193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8《论持久战》
1940《新民主主义论》
1956《论十大关系》
1957《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请挑选其中一个时期的文章进行简要分析阐释。阐释内容应该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简要概述文章内容,并用所学历史史实说明这篇文章提出的科学理论是如何指导中国革命或者建设实际的。
2022-02-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在中国近代化史上留下了蔚为壮观的一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降,西学东渐之潮涌动不息。地方自治理论作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传入中国;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在抵御外患,还是在振兴内治方面,都无明显作为,湖南自保自强的重担只有由湖南民众自己来承担。于是黄遵宪、谭嗣同等人便顺应民心民愿,提出了其地方自治的主张;维新期间地方自治的萌芽与晚清以来中央官治权力的下移是分不开的……。湘省在此背景下,地方权力开始加重。地方既握实权,便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基础。清末民初三十年间(1895-1926年),湖南作为全国性地方自治的一分子,其表现为全国注目。以区域近代化论,清末民初湖南地方自治运动创造了湖南诸多第一,如第一次选民调查、第一次投票选举、第一批代议机构等。

——摘编自刘国习《试论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

材料二   1920年前后,“省自治""联省自治""一时成为时代潮流……毛泽东反复强调自治必须由民来办,认为湖南人民已经具备了自治的能力。他告诫从事“自治运动”的人,不要信湖南民智未开交通不便自治难于办好的话,“政治法律不装在穿长衣的先生们的脑子里,而装在工人们、农人们的脑子里”。对于湖南自治法,只要是生活在湖南地域上的人,凡年满15周岁无神经病者,不论是“农人也罢,工人也罢,商人也罢,学生也罢,女人也罢"都有发言权。在当时各省军阀借地方自治之名,行军阀专权之实的情况下,毛泽东主张实行真正的、彻底的民治无疑是对军阀专权的彻底否定。……毛泽东所主张的自治则是全自治。毛泽东认为湖南独立成“湖南国",并不一定要从字面上把湖南省的“省"字改成一个“国”字,只是要得到一种“全自治”。他说""德美都是先有邦,后才有这互相联合,邦造成了,联只是自然的结果""。……湖南自治运动中体现出来的毛泽东地方自治思想具有局限性,是青年毛泽东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时期思想的反映。

——摘编自彭学宝《孙中山与毛泽东地方自治思想比较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湖南地方自治运动兴起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分析毛泽东主张地方自治的出发点,并综合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民初湖南自治运动的积极影响。
3 . 毛泽东晚年将他在1923年赠杨开慧的《贺新郎》作了最后的修订,将“重感慨,泪如雨”一句改为“人有病,天知否?”一下跃升到“形而上”的层次,就词的写作背景看,当时
A.唤起人民革命改造旧世界B.开始了国民革命
C.开展农民运动D.领导秋收起义
2021-09-17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及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的作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创造了有利的阶级基础,再加上在此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其影响,中国民众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对西方列强的普遍失望与拒斥心理,服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张海鹏主编)

材料二:从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毛泽东事实上已经成为党的领导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在客观环境上为中共系统学习马列主义和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了条件。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1945年,刘少奇在党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并且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项杰《中共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2022-12-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反对本本主义》(原名《调查工作》)是毛泽东19305月为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创作的。在这篇著作中,作者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指明了从前调查方法的缺点和改进方向。遗憾的是,这篇文章在转战中不幸遗失了,对此,他一直念念不忘。

19611月,经过多番辗转,毛泽东同志的秘书田家英发现了这本小册子。当毛泽东同志再次,见到这本纸张已发黄的《调查工作》时,百感交集,欣喜万分,他说到,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也并不喜欢,这一篇我是喜欢的过去到处找,找不到,像丢了小孩子一样19613月,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亲自向与会人员逐段详细解读《关于调查工作》一文,指出: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1964年该文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首次公开发表,毛泽东同志在审定文稿时,把它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

——摘编自杨蓓《〈反对本本主义>的精神实质与当代价值》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反对本本主义》创作和公开发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