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一致探索中国的独立之路、富强之路、发展之路,正是由于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中华民族逐步觉醒、抗争、独立、走向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的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性因素,也包括无形的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摘编自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   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

——《毛泽东文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近代中国社会背景,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发生变化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和邓小平开创了怎样的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这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有何共同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5年,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提出,要把工农共和国改变为人民共和国,“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这是因为日本侵略的情况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战争的可能性”。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8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的信中,改用了民主共和国的口号。1937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报告中,正式提出“新的民主共和国”概念。从“人民共和国”到“民主共和国”再到“新的民主共和国”,说明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变化,毛泽东对新中国理想形象的设想也在逐渐深入。

——摘编自雷艳芝、陈金龙《从理想到实践:毛泽东对新中国形象建构的贡献》

材料二   对任何新生政权而言,国家形象建构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国家形象是国家实态的反映,它由政治形象、经济形象、社会形象等多种要素构成。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和政体四分五裂,公共秩序和风气已经败坏,被战争破坏的经济遭受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折磨”。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中国,亟待励精图治,重塑崭新的国家形象。毛泽东不仅为中国人民勾画了新中国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理想形象,构筑了新中国团结统一、民主和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安定有序、风清气正的现实形象,还塑造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而又不畏强权的国际形象。

——摘编自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对新中国政体设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毛泽东对国家形象建构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历史背景。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

材料二: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

——摘编自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1945年6月11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1)根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主张。
(2)毛泽东在材料二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是如何实践这一观点的?其成效如何?
(3)根据材料三,谈谈应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
2023-03-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前后,随着文化观念的启蒙,“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据统计,这一时期从外国涌入的各种“主义”达330种,马克思主义作为众多“主义”中的一种,之所以被中国先进分子所认同和选择,固然有对资本主义的认异和对俄国社会主义的憧憬等心理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显示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性。

——摘编自王刚《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多维进路》

材料二   下表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划分

时间段主要特征陈述
1921~1935蹒跚学步①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阶段,对中图社会和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有限,又被国际共产主义和苏共的教条主义、专制作风阴影所笔罩,因此,中.国共产党人缺乏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主观自觉与实际能力,导致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
1935~1956长大成人
1957~1978遭遇挫折③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党的领导集体逐渐陷入“左”倾错误;对形势判断失误,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教条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越来越脫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指导思.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1978年年底至现在继往开来

——摘编自关志钢、张立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共思想史阶段划分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先进分子所认同的原因。
(2)参照①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②④的陈述。
2021-08-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用以培养党的军事和政治干部。抗大的学员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思想基础和觉悟程度有很大差别。作为"革命熔炉"的抗大,它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教育人、改造人,转变学生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军政素质。为此,毛泽东同志提出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并强调"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摘编自上海抗日军政大学研究会《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图片集》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一定要承认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差很长的一截。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邓小平进一步提出:"我们一定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1987年8月1日邓小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题词:为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

——摘编自季明《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提出抗大教育方针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题词所体现的时代特色。
2021-06-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霍布斯(1588-1679年)认为,人们为了摆脱“人对人是狼的自然状态”而共同订立契约成立国家并把自己的全部权力交给它,国家权力虽然至高无上却是有限的。“每个人通过合法的劳动、在不危害国家的条件下可以获得的生活上的一切其他的满足。”人们有包括财产权在内的经济自由权,国家权力仅限于政治领域。国家主权者有义务依据法律来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出版社)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霍布斯的国家观并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第一,中国的国家制度不应该是一个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封建的、法西斯的、反人民的国家制度,因为这种反人民的制度,已由国民党主要统治集团的十八年统治证明为完全破产了。第二,中国也不可能、因此就不应该企图建立一个纯粹民族资产阶级的旧式民主专政的国家,因为在中国,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表现得很软弱;另一方面,中国早已产生了一个觉悟了的,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表现了强大能力的,领导了广大的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及其它民主分子的中国无产阶级及其领袖——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新条件。第三,在中国的现阶段,在中国人民的任务还是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必要条件还不具备时,中国人民也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摘自《毛泽东选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新民主主义国家观的特点并分析这种观念的意义。
2021-02-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主要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8 .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心和文化载体的双重角色,参与了时代建构工程,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促使他们自觉入世,进行人生体验。我们把曾国藩和康有为作为近代不同阶段上层知识分子的代表。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材料二   梁启超说:“洋务派译出各书,多二十年之旧籍,彼中人士已吐弃不道,且屡经笔舌,每失其意。”“彼中群学,日新月异,新法一出,而旧论辄废”。他批评一些讲洋务的人,“其于西政非不少有所知也,而于吾中国之情势政俗,未尝通习,则其言也,必窒碍不可行。”康有为想要仿效俄国、日本的“以君权雷厉风行”,至于俄国、日本的变法“条理虽多”,也只是适当进行选择。

——摘编自汤志钧《戊戌维新与学习西方》

材料三   共产党人正因为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则和自己的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之点,所以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才有可能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否则就没有这种可能了。这就是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在民主革命阶段上的统一战线。孙中山所谓“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据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9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知识分子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思想相对于洋务思想的进步之处。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论》发表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37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指出:“1927年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引导了那时的革命归于失败。每个共产党员都不应忘记这个历史上的血的教训。”毛泽东的分析旨在
A.总结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B.坚持党在抗战中独立自主地位
C.强调与国民党合作的必要性D.抨击当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觉得这五十年来的中国,正像蚕变蛾、蛇蜕壳的时代。变蛾蜕壳,自然是一件极艰难、极苦痛的事,哪里能够轻轻松松的做到。心理上还有必变必蜕的觉悟,那么,把那不可逃避的艰难苦痛经过了,前途便别是一个世界。

——梁启超

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材料三: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摘自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四: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材料一反映了梁启超怎样的历史观?“这五十年来”推动中国“变蛾蛻壳”的因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并说明这一观点形成的社会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对待文化的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