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把以他们为代表的三代领导集体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确定的 (   )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2020-12-02更新 | 621次组卷 | 36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经历长期的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共同的思想精髓是
A.完善社会主义的体制B.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C.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D.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是十分突出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未曾为外来因素所中断。其二,中国文明在文化发展史上也未曾有断裂现象。她的语言文字和学术传统的发展保证了自身文明的连续性,语言文字成为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学术传统的发展也能保证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

我们认为,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的实质,绝对不在于什么凝固不变性或停滞性,而恰恰在于中国文明具有的不断的自我更新、自我代谢的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阅历了无数惊涛骇浪,穿越了无数深峡险滩,其间有过许多光辉灿烂的时期,也有过不少风雨如晦的朝夕。但她都历尽危机而未消残壮志,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地生存下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结合中国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严复认为:“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日体育,日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阅读材料,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0-04-21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国不但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有自己的许多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带有自己的许多特点,而且在将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会继续存在自己的许多特点。”这体现出毛泽东主张
A.走群众路线这一基本路线B.将阶级斗争作为工作的中心
C.从国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D.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重点
7 .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依据材料二,黄宗羲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材料四   “(一)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理论成果?材料四与材料三的主张相比有了“质的飞跃”,这种“质地飞跃”是指什么?

材料五   “……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毛泽东选集》


(4)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五出自毛泽东的哪篇著作?该著作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材料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始终如一的施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5)综上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与先秦“民本思想”和近代“三民主义”的最大不同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6年毛泽东曾说道:“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一九二八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把这个问题又做了一次答复。中国革命运动,从此就有了正确的理论基础。”其中“正确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B.“城市中心”理论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9 . 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B.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主义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D.完善社会主义各项民主制度
2020-01-10更新 | 197次组卷 | 2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2年3月,毛泽东在修改中共中央统战部的一个文稿时写道:“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即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存在的时期”“不允许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立场和思想”的想法,是“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是一种幼稚可笑的思想”。这表明毛泽东
A.承认当时国内存在阶级对立和斗争
B.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的发展
C.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性
D.认为资产阶级可以保留自己的立场
2019-12-26更新 | 148次组卷 | 19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