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编者指出,“国民经济程度,低落到大部分人罹于半饥饿的惨状,对外防卫的实力,微弱到失地四省、莫展一筹的地步;而大家对此宿题,却都好像淡焉若忘,不加深究”。“特辑”明确规定讨论的重点问题:(一)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保障是什么?要促进中国现代化,需要哪些先决条件?(二)中国现代化当采取哪种方式,个人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外国资本所促成的现代化,或国民资本所自发的现代化?实现步骤怎样?

在讨论文章中,杨幸之等人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也有人主张采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张素民提出发展受节制的资本主义,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私人企业进行节制。“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引发了社会对现代化的持续关注。《东方杂志》《独立评论》等刊物也刊发了相关文章,其中不乏对苏联社会主义和“一五计划”的介绍。

——摘编自耿凡《八十九年前有关“中国现代化”的一次讨论》

材料二   1954年,我们党首次提出了以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为主要内容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1964年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作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明确下来。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我们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讨论的国际背景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大讨论提出的先决条件和方式问题,并进一步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现代化探索的特点。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   党的二大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出发,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正确革命路线,提出应联合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为此,制定出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的革命纲领。

——摘编自常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及启示》

材料三   邓小平强调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并简析这次大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大”时党的纲领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该坚持的道路。
(4)综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2021-01-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7年12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 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 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 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 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24 年前诞生的中国共产党,鲜明地高举共产主义的旗帜,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在 24 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领导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根本指导思想,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指导思想,逐渐成为集中全党智慧的毛泽东思想。……

会议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刘少奇的报告。在随后召开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少奇用两天的时间,向代表们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刘少奇在会上对毛泽东思想作出准确而科学的定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之统一的 思想”,代表全党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这个报告获得了一致通过。毛泽东思想的确立,也成为中共“七大”最重要的历史成就之一。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 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团结带领人 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 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特点,指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理 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新贡献。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此时期又形成了哪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
2020-12-03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刘汉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丝绸之路开辟后,异国的礼俗、音乐、杂技,也跟着驼群的足迹,注入中土,使汉文化艺术鲜花繁集,灿烂夺目。汉代哲学以其雄浑的气魄和阔大的模式为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方向。当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或民族尚处于原始蒙昧之中时,汉代的科学在总体上超过了同时代任何民族之成就。
——摘编自韩养民《秦汉文化史》
材料二 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来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文化兴盛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所及的地区。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6 .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带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要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三座大山的主要力量盘踞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它们统治的薄弱环节。毛泽东毅然决定把主要战略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摘编自《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

材料二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摘自《邓小平文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创立的背景,并分析该理论的意义。
(2)邓小平回答了什么问题?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其怎样回答这些问题的,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0-01-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观念的革新推动着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在变法运动中的态度更非一致,却都执著地致力于道义德操的完善,都追求学业境界的广大精微,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胆魄。其共同之处较其不同之处更多也更深刻。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1915年9月《敬告青年》
材料三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现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个讨论是针对“两个凡是”的,意思是不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作教条。三中全会的提法,叫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士大夫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这些共同特征的思想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倡导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分析材料三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讨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