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2023-01-21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多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华脊梁·英雄与楷模

材料

人物主要事迹
杨根思(19221950年)革命烈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19501129日,在朝鲜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南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与群敌同归于尽,用生命保住了小高岭阵地,为夺取第二次战役胜利立下卓越功勋。
钱学森(19112009年)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成功研制向前推进了至少20
袁隆平(1930-2021年)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并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项国际奖励。

从上表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话题(整体或者局部),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话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临澧县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考前押题卷历史试题
3 . 2021年10月1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深海探测器“海斗一号”成功在10000米深的海底下连续进行了10个小时以上的探测,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对“挑战者深渊”两部凹陷区的大范围全覆盖声学巡航探测。这说明我国
A.科学技术取得全面突破B.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C.深海探测技术世界领先D.探测技术助推经济发展
4 .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基于这一认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
A.加紧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99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8人“共和国勋章”。其中一位就是30年末回家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一黄旭华。20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下水试航。1958年,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当时34岁的黄旭华成为“核潜艇总体设计组”重要成员,科研人员没有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零开始。他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19701226日,我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神秘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军,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中国成为继关、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1988年初,64岁的黄旭华亲自参加核潜艇极限深潜航试验,他是全世界第一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最终,“404”艇抵达水下极限深度,成功完成预定的深潜试验。2003年,黄旭华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核潜艇研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旭华在2013年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时间事件成果
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1年“神舟”二号发射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2年“神舟”三号发射重点进行的空间生命与空间材料科学领域的相关实验,获得了地面环境条件下无法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2002年“神舟”四号发射飞船轨道舱在太空运动并顺利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获取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将宇航员送入太空。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摘编自石磊主编《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纪事》

材料二: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符合新时代国情,在新的更高水平上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是在国际竞争中从跟随者到领跑者,实现兴国强国目标迈出的又一个坚实脚步。具体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十九大报告关键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首次完成载人航天的飞行器和航天员。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
2021-03-2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非高考)
7 . 1978年,邓小平说:“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计算)机!”在此推动下,我国首先研制出了(  )
A.“东方虹”号巨型计算机B.以“银河”号巨型计算机
C.“银河1号”巨型计算机D.“银河2号”巨型计算机
2021-03-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非高考)
8 .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在科技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下表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前后对应不正确的是
时间历史事件地位及影响
A1964年原子弹试爆成功标志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B1973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世界首例,被誉为“东方魔稻”
C1978年“银河一I”型巨型计算机诞生是中国第—台研制成功的巨型计算机,使中国成为少数拥有巨型计算机的国家之一。
D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标志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A.AB.BC.CD.D
2021-01-15更新 | 56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2020年6月2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把中国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送人轨道。这次发射标志着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完成。回眸历史,“长征1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人预定轨道是在
A.1964年B.1967年C.1970年D.1984年
10 .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基因工程得到重大发展,对于人类发展史,该工程认为,目前已进行的中国人所有相关基因检测,父系和母系都有来自非洲的基因,同时未发现任何一点与北京人相同的基因。这个研究(        )
A.否定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造成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矛盾
C.佐证了人类“非洲起源说”
D.大大加强了非洲人的民族自豪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