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B.基础教育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C.“科教兴国”战略稳步实施D.基础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
A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农村的贫困问题
C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流行语:脱贫致富、下海、炒股等计划经济体制得到完善
D2017年我国的小学、初中净入学已达99.9%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A.AB.BC.CD.D
2021-01-21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振兴经济,向城市输送数量多、质量好的人才,苏联党和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指示和决议,着手整顿农村普通教育。联共十七大(19341月)规定从1937/38学年起把农村地区四年制小学毕业生全部招入五年级学习。19291937年农村新建学校26351所,占新建学校的82%,接纳学生6116000名。到第三个五年计划末期,农村就学人数达到2700多万名。革命前平均每千所学校中有4所七年制学校和1所中学,而1955/56学年,差不多每3所学校就有1所七年制学校,每10所学校中就有1所中学。1955/56学年,全苏55.6%的学校设在农村,比1914/15学年增加了161.5倍,城市只增加了5.4倍。

——摘编自《苏联农村教育的演变及其历史成因》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政府基本上对农村教育没有投入。1951年,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力争10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加强了对农村初级教育的普及与投入。1953年我国小学生人数已达到五千五百余万,与中国历史上小学生数最高年份1946年相比增加了135%,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特别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在冒进的路线指导下,全国开展了缩短学制的改革。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很多学生被迫辍学,使得农村教育迅速滑落,学校规模急剧减少,小学生升学率由195296%,骤减到1962年的6%。总体而言,这个时期我国处于百废待兴阶段,全国普遍教育严重缺失,但党和政府始终将扫盲和构筑小学教育多元体系作为农村教育工作的核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摘编自《建国后30年中我国农村教育政策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农村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特点。
2020-12-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020-12-05更新 | 3930次组卷 | 85卷引用:重庆第三十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2年,我国在北京集中合并新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矿业学院、钢铁工业学院、航空学院、石油学院、农业机械化学院、林学院和医学院等八所高校,被称为“八大学院”。“八大学院”的建立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科技封锁B.培养了经济建设的专门人才
C.促进了新中国高等教育普及D.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批评“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A.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D.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2020-08-29更新 | 423次组卷 | 55卷引用:重庆市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70~1976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造成学生文化素质差。邓小平复出后,为改变这种状况采取的重大决策是
A.开展扫盲工作B.恢复被停止的高考
C.颁布《义务教育法》D.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020-03-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方针和口号。下列方针和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④科教兴国
A.②③①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
2020-03-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下列属于20世纪90年代后国家实施上述思想的举措是
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恢复高考制度,重视知识分子D.提出“双百”方针
2020-02-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重庆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78年,我国高等院校恢复了原有的职称制度。至1981年,全国高校超过13万名教师提升和明确了职称。其中,提升教授2400多人,副教授20700多名,讲师116100多名,这一变化
A.体现了改革开放后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B.是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核心标志
C.标志着教育界“拨乱反正”工作的完成
D.适应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