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随着美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得到广泛关注。1906年全美各地的职业学校逐渐兴办,每个州设有一所工业或农业专门学校。1917年,美国组建联邦职业教育局,各州设立教育委员会,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相关事宜。职业教育的经费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负担。到1918年,美国中央财政补助费用达到747余万元,州政府及地方政府拨款超过1977万元。职业学校在培养专业技能课的同时,还要求“每个儿童,每个星期必有一点钟(一个小时)习公民学、卫生学、修身学、社会法律等科,至四年而后毕业焉”。民国初期国内教育界对美国职业教育的介绍,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转型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朱鸿翔《民国时期西方职业教育思想的传播:以美国为例》

材料二   198010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积极恢复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19835月,国家要求把部分普通高中改变为农村中学,注重对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在津、鲁等地设四所技工师范学院,专门为技工学校培养师资,以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使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普通教育办学体制分离,以法令形式确定了“职业学校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随着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国家教委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更为明晰,至1998年,全国高职教育招生43万人,在校生为117万人,独立设置的高职学院达432所。

——摘编自朱德全、石献计《从层次到类型: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百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2-03-0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童工的生活状况严重恶化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童工年幼就进入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道德问题,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1830年,查理德·罗伯茨改进了自动纺织机,成为完全机械化的棉纺织机,不会频繁的开断线,减少了童工接线头工作量的需求。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越来越复杂,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儿童越来起不适应在工厂中工作。学校可以把童工从工厂中解教出来,或者可以减少街上无所事事的孩童。大部分工人阶级家庭父母把知识看作是未来英国社会竞争的重要因素,希望子女能去学校接受教育,政府也更加关注和支持教育发展。

——摘编自张嘉瑶《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厂童工生存状态研究》

材料二   劳动教育进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的契机是在1954年。据统计,“1954年全国约有60%即23万余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学,约有63%即209万小学毕业生不能升入初级中学,需要参加生产”,针对这种情况,19559月须发的《小学教学计划》新增“手工劳动”课,劳动教育正式进入学校课程体系。1955-1957年,小学阶段出现“手工劳动”“农业常识”课,中学阶段设置“制图”、“工农业基础知识”和“实习”课,初中进行的“实习"课的内容主要是在工厂和实验园地实习,高中进行的“实习"课的内容主要是农业实习、机械学实习和电工实习。

——摘编自艾兴等《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演变、特征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府重视儿童教育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劳动教育的特点及原因。
2022-03-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