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62年3月,周恩来在《论知识分子问题》报告中,肯定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科学和科学家的作用。这一主张( )
A.与经济工作调整相适应B.提高知识分子入党积极性
C.表明经济建设取得成效D.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的排斥;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B.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C.国家政策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D.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
2022-01-09更新 | 295次组卷 | 4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文综-历史集中训练(四)
3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020-12-11更新 | 439次组卷 | 105卷引用:2015届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下表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三个阶段。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阶段时间内容
第一阶段1917~1949“新文学”研究阶段
第二阶段1950~1985“现代文学”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1985~“20世纪文学”研究阶段

A.第一阶段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革命文学”
B.第二阶段的文学题材较窄,工农兵文学是主流
C.第三阶段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
D.中国的文学研究主要服务于文学形式的创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为画家钱松岳于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名为《水上高歌丰获归》的年画。该作品
A.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B.描绘了当时农业合作化的劳动场景
C.用文人笔墨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成就D.其创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2019-12-01更新 | 227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19年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2019-01-30更新 | 2866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6届江西赣中南五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2019-01-08更新 | 1366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共同作用是
A.调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
2016-11-27更新 | 472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届江西白鹭洲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①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②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③“双百”方针—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④《人间喜剧》—19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