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类书《永乐大典》、辞书《康熙字典》、丛书《四库全书》相继出现。此外,《四书》朱注成了科举考试范本。极端的专制皇权激发明清之际“非君论”涌动,在市民文化及党社文化中产生出继承并超越先秦“民贵君轻”说的“新民本主义”,不仅谴责个别暴君、昏君,其批判锋芒普遍地指向“今之君”,即秦汉以降皇权专制制度下的全体帝王。明清出现将小说、戏曲提升到与诗文并列地位的议论,小说、戏曲繁荣,文学走出象牙塔,活跃于市井勾栏,为雅士俗众共赏。明末清初,西欧耶稣会士东来,与徐光启、李之藻、王微等中国士人协同译介西方文化成就。

——摘编自冯天瑜《袭常与新变的明清文化》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下简称“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文艺建设和发展的一个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强调:“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不但指明和开拓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薪新道路,也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了基本构想。其主旨和精神实质就是把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创造丰富的文化产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摘编自谭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文化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实现文化繁荣的途径。
2022-11-2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卓越县中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2020-12-11更新 | 439次组卷 | 105卷引用:2015届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3 . 1956年,老舍的《茶馆》、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等优秀文学作品相继发表,文学创作初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体裁风格多样,涌现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品,1957年1月,全国60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举行音乐舞留会演,20多天演出的节日有360多个,这一现象
A.是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成果
B.体现了毛泽东“百家争鸣”的方针
C.说明了当时“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的盛行
D.受到了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正确方针的推动
4 . 关于近现代中国的文学艺术,表述正确的是
①鲁迅的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
②“同光十三绝”是中国京剧艺术迎来繁盛的标志
③电影《难夫难妻》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
④老舍的话剧《茶馆》是艺术领域百花齐放的成果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预见到农业合作化将在1955年底完成,并且开始为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做出新的努力,愈来愈转向知识分子和各类专业人员寻求帮助。为此,第二年提出了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B.“科教兴国”战略
C.“863”计划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2020-08-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中国文坛出现了“干预生活,暴露问题,掲露阴暗面”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新潮,演奏出了一段转调的乐章。这一“转调”主要是由于
A.“双百”方针促进了思想解放B.三大改造丰富了创作内容
C.文艺家敢于揭露社会矛盾D.“左”的文艺思想已清除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1《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据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现代戏剧史稿》等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这反映了
A.当时一些文化权威压制普通知识分子的思想
B.“百家争鸣”的方针
C.文化领域出现“左”倾错误
D.文化领域出现了盲目崇拜的风气
2019-01-29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保定市七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2019-01-08更新 | 1366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