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20世纪的世界文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苏联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的主人公索科洛夫的儿子在 1945 年5月9日早晨被一个德国狙击手打死,索科洛夫“在远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最终剩下他孤零零的一个人。这部小说反映出作者对(       )
A.苏联战争失利的失望B.人类战争的深沉思考
C.人民爱国热情的歌颂D.德国人的控诉与批判
2023-08-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该论述说明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变化是(     
A.浪漫主义文学获得新生B.否认理性的作用与地位
C.努力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体验与感受D.与西方哲学思潮对社会变化的反映一致
2023-06-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西方某一文学思潮挑战和反叛了强调“主观”“创造”“情感”“想象”的文学成规,主张科学理性精神,刻意追求“客观”“写实”。据此可知,该文学思潮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2023-06-10更新 | 4696次组卷 | 1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4 . 在非洲现代文学兴起的过程中,非洲法语文学打出的第一面旗帜是"黑人性"(20世纪30年代初旨在恢复黑人价值的文化运动);安哥拉葡语文学也是以提出"让我们来发现安哥拉"等口号和出版《安哥拉新诗人诗集》(1950年)发轫的。这些现象表明(     
A.非洲文学体裁更加丰富B.非洲文学以再现传统为核心
C.非洲民族意识日益觉醒D.国家独立推动现代文学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于1949年创作的一部两幕剧。主人公是有三十余年推销经历的威利,一直被美国商业文化虚幻的光晕所笼罩,幻想通过商品推销得到名望,直到临死都以为一定能达到功成名就。据此可知这部作品(     
A.戳穿美国梦的虚幻B.深刻揭露美国的社会危机
C.具有浪漫主义色彩D.反映了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年—1922年)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所谓认识,只有对自身的认识可言……别人的行为是无足轻重的;我们只有从自身感到的快乐中才能引出智慧和痛苦。由此可知,该作品(     
A.体现了对人性价值的追求B.追求浪漫主义的理想生活
C.深刻剖析了社会生活本质D.凸显了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7 . 1960年,塞内加尔作家乌斯曼发表小说(神的儿女)。小说描绘了独立前的塞内加尔工人住的是“破破烂烂的小屋,东倒西歪的小木板房”,工人的孩子们“没有一天吃过饱饭”在白人监工的住宅区,“庭院里葱绿的草皮剪修得整整齐齐……游廊披檐的柱子上爬着葡萄蔓和长春藤”。作者意在表达(       
A.对原宗主国罪恶的谴责B.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愤怒
C.对社会贫富分化的不满D.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8年,英国作家彼得·乔治的小说《奇爱博士》出版,小说中美国空军将领昆腾将军怀疑苏联正在通过各种方式“荼毒”美国人民,秘密下令对苏联进行毁灭性的核打击,而美苏两国领导人只有两个小时来化解这次危机,否则就会迎来世界末日。下列对该小说理解正确的是(     )
A.揭示大国强权政治造成的危害B.表明美苏冷战扩大到文化领域
C.体现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D.表达出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9 . 《西方的没落》运用文化形态比较学的理论,预言西欧文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该书上卷在1914年成书后长期无人问津,直到1918年才于维也纳首次出版。一经出版,该书便迅速在欧洲文化界引起强烈震荡。《西方的没落》一书的命运折射出
A.工业革命助推了文艺的繁荣B.战争与革命加速了思想解放
C.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凸显D.欧洲文明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10 . 法国剧作家尤涅斯库的《秃头歌女》于1950年在巴黎首演,该剧可谓全篇废话,史密斯夫妇和马丁夫妇打招呼后,先后各自“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嗯”一番,紧接几句关于天气、年龄的对话,其间穿插了十八次沉默,废话加重复再加沉默便是此剧的话语系统。该剧
A.注重具体情节表达的真实性
B.体现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追求
C.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
D.深刻揭露了底层民众的悲惨命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