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魏孝文帝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拓跋鲜卑入主中原后,其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民族优越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上。在这种愈识的驱使下,魏孝文帝借助中央集权的强制力,相继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旨在以“中夏正统”自居。
——赵向群、侯文昌《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与拓跋民族精神的丧失》
材料二 在北魏前期,由于民族本位意识……汉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北魏孝文帝以其非凡的勇气、魄力,矢志不渝地推进鲜卑族的全面汉化改革,将北魏汉化运动推向高潮。他的一系列汉化举措,使得鲜卑上层与汉族上层融为一体,使鲜卑族的主体部分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中。……孝文帝在文化上汇通南北,大量汲取南朝文化,不仅补充了北朝文化的缺失更有助于消除南北朝歧见。
——胡阿祥《魏晋南北朝时十五讲》
材料三 (孝文帝)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
——清•赵翼《甘二史札记》卷十四《魏孝文迁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措施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目的。
(2)据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汉化措施的特点。
(3)材料二、三两位作者对孝文帝改革有何不同评价?指出导致评价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孝文帝在太和年间多次召集群臣,议定律例,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他削繁复之律令,除严酷之立法,或从简从宽,或"恕死从流",对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意义。他强调执法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

——摘编自简修炜、张耕华《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述论》

材料二   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高倡"营国之本,礼教为先"。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明礼仪、定制度、移风易俗运动,为"开导兆人,致之礼教"服务。北魏儒学大行。朝中论政议刑,不拘胡汉文武、官秩高下,人人尊崇引经据典。孝文帝强调治国"礼教为先",又主张"法为治要",先礼教是扬起仁政无敌于天下大旗,宣文德以惠天下;重法治是以公平之刑辅教化,刑斧在握,求臻"辟以止辟"。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既表明当权者对专制集权已经巩固之自信,也反映了对封建正统法文化的体认和吸收达到了新的水平。

——摘编自邓奕琦《论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统治者进入中原以前,没有成文的法典,如遇案件,“皆临时决遣”。从太祖起,诏令汉族士大夫主持修律成为常例。世祖时,规定各州国死刑案须奏请皇帝裁决,在实践中也仿行汉代“春秋决狱”之例,疑案皆交由中书“以经义量决”。迁都洛阳后,孝文帝鉴于“律令不具,奸吏用法,致有轻重”,多次参与修订《太和律》,加重了不孝罪的处刑,首创了独子犯死罪可存留养亲的办法。同时经常躬自断狱,并设立司直官对适用法律和审判程序进行监督。到宣武帝时完成《正始律》二十篇,其中有十八篇可在汉、魏、晋律中找到相同的篇名。至此,北魏律基本定型。

——摘编自张晋藩《中华法制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司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司法改革的影响。
2019-04-26更新 | 731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龙泉中学三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曹操募民大规模屯田于许昌一带,其屯田收租之法是,将官田出租给佃户,如佃户用官牛耕田,则政府分六成,佃户分四成;如自持私牛,则政府与佃户各分五成。曹魏在每一州郡设置田官进行管理。据载,曹操要在邺城建造宫室,命并州刺史梁习从上党供应木材,梁习便请求“置屯田都尉二人,领客六百夫”,以耕种菽粟,将所得作为准备供应木材的费用。《三国志》说:“魏武之初,岁有千万斛,以冲兵戎之用。”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曹魏屯田收租之法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