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魏孝文帝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迁移情况。表中的都城迁移方向
政权迁都时间旧城新都
北魏494年平城洛阳
1153年会宁府中都
1267年和林大都
1644年赫图阿拉北京
A.与民族迁移方向保持一致B.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
C.表明中华文明的多元并立D.反映出民族交融是一种离心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翻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裤。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A.各民族文化上互鉴交融B.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
C.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D.汉族文化占主体地位
2021-06-26更新 | 775次组卷 | 39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北魏早期,祭祀以自然崇拜和女性祖先为主。孝文帝执政后改革传统祭祀制度,华夏圣君日益与北魏统治者的血缘祖先结合成为北魏政权的祖先神并与儒家先贤共同成为祭祀的主要对象。这一改变意在
A.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削弱鲜卑旧贵族势力
C.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D.变革传统的社会习俗
2021-05-22更新 | 992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6班)
4 . 据《通考》载,孝文帝颁行均田令,“令有盈者无受无还,不足者受种如法;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是令其从便买卖,以合均给之数,则又非强夺之以为公田,而授无田之人。”这反映出北魏均田制的基本原则是
A.禁止民间土地交易B.保障土地平均分配
C.限制土地兼并行为D.强化土地国有政策
2021-03-15更新 | 1799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文成帝(公元44-465年)时期,云冈石窟的佛造像伴随着汉化改革,穿上了褒衣博带的服装,面容、形体也有雄劲逐渐向清秀转变。这些清秀形象的形成
A.继承了汉代雕塑的柔美风格B.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C.背离了鲜卑贵族的审美取向D.源自南朝文化的北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C.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2020-08-07更新 | 130次组卷 | 30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
A.政府禁止奢侈之风
B.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
C.战争频繁铜镜难得
D.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
2019-04-17更新 | 1152次组卷 | 57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2019-01-30更新 | 5203次组卷 | 72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权……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作者研究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史的切入点是
A.朝代更替
B.中央集权
C.社会稳定
D.经济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