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公元284年,宫廷亲卫队首领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为帝。戴克里先继位后……“君主”代替了“元首”而成为皇帝的正式称号,罗马帝国也正式进入“君主制”统治的时代。为了挽救罗马帝国的危机,挽救腐朽没落的奴隶制,维护和加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戴克里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让马克西米安主管帝国西部……他本人则主管帝国东部……两位共治者各任命一位助手,称为凯撒,分别治理部分地区。这样就形成了四帝共治制……戴克里先将人头税和土地税合一,作为财政主要收入。为保证税源,禁止农业劳动者离开土地以及手工业者脱离同业行会。公元301年,为稳定币值,戴克里先确定了新的铸币含金、银标准。同年,颁布物价敕令,对主要商品价格和劳动工资做了规定。他对基督教采取弹压政策……清除军队和官员中的教徒,没收教会财产,拆毁教堂,焚烧经书,逮捕神职人员,处死一些教徒。戴克里先的改革使面临严重危机的帝国获得暂时的稳定。

(1)根据材料,概括戴克里先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戴克里先改革的目的和影响。

2018-02-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乐陵一中高三2018年2月文综试题历史

2 . 阅读下列材料:

包税制使农民在经济上和人身上都依附于包税人。据埃及历史记载:“农民的地位比用金钱买来的奴隶还要卑贱。奴隶在走投无路时还可能逃亡;农民则不行,他们不能轻易遗弃自己的土地,即使逃跑了,他们的主人也会把他们追回来,加倍地惩罚他们。”这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是最反动的因素。但也有人认为包税制节约了征收成本,提高了税收效率,是一种有效的税收制度。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18世纪中期之前埃及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状况。

(2)材料是对包税制的两种不同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的?

(3)拿破仑统治埃及时,对这一制度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根本目的是什么?

2018-06-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2018年下学期六月份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揭开了埃及历史新的一页。名义上,埃及属于奥斯曼帝国辖区;实际上,埃及封建割据势力林立,英国、法国竞相开展商业活动与政治竞争,扶植各自的代理人。穆罕默德·阿里执政(1805年~1848年)后,在与西方国家的互动过程中,开启了近代埃及全面改革的进程,其统治下的埃及被马克思称为“当时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材料二   穆罕默德·阿里时期,埃及推行工业化战略,建立了包括纺织、制糖、造纸、染料等民用工厂以及兵器、硝石、火药、造船等在内的一批现代工厂和军工厂。现代工厂对工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比传统的手工作坊更高,传统的宗教教育无法提供与之相匹配的知识。据统计,当时埃及各类工厂的工人规模约有3.1万人。穆罕默德·阿里设立相关专业学校,学生毕业后进入工厂成为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利用其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技术研发或日常管理,保障了工厂的有序运转。当时,一部分留学生归国后成为工厂的技术人员,利用从欧洲带回来的先进科学技术更新埃及工厂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埃及工业产品的质量。

材料三   自1816年修建第一座纺织厂至1829年,埃及已建立起近30家棉纺厂,拥有1459台纺纱机和1215台织布机。1820年投产的开罗城堡兵工厂每月能铸造三四门大炮。1830年至1840年,仅亚历山大造船厂建造的海军军舰就有18艘,其中2艘配有130门大炮,8艘配有100门大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天社、常晓东《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时期教育改革探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近代化面临的困境。
(2)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穆罕默德·阿里时期埃及工业化战略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023-06-1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拿破仑远征埃及,除了军队外还以“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的名义带上了庞大的科学考察团。成员包括著名数学家蒙日、化学家贝托莱、矿物学家多洛米厄、美术家德农等21名学者,还有3名天文学家、17名民用工程师、13名博物学家和矿业工程师、13名地理学家、3名火药工程师、3名建筑师、8名计划师和绘图师、10名机械师、1名雕刻家等人员。......他们到埃及后,有的向盐碱地夺宝,炼制泡碱,有的建立了制造厂、制硝厂等,还有的挖掘相关当地文物资源。学者系统的调查搜寻工作,为《埃及志》的编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此志对埃及工业、农业、商业的发展提出了系统建议,也为当时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提供了极其有益的帮助。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概括拿破仑随军科学考察团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随军科学考察团组建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试从文明和近代化的视角,简析拿破仑科学考察团在埃及工作的意义。
2022-05-07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而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级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索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决权。

——罗伯特《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是怎样“解救贫困者”,又是怎样使“富人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的。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慨:“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为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传》


(3)导致材料四中陈庆之所说洛阳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4)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了材料五提及的以外,还有那两“事”?依据材料五,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材料六   他们宣称说,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祈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六反映了那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材料七   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埃及人民中流传的一句话

材料八   马克思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能真正用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土耳其人)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6)材料七中的“一座宫殿”是什么含义?材料八认为埃及有“生命力”的依据有哪些?

2019-06-20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部县盘龙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具体包括:效仿欧洲建立一批世俗小学和技术学校;减少宗教课程,增加现代科学内容;聘请外国教师任教;派遣留学生到欧洲(主要是法国)学习;等等。通过改革,现代世俗教育制度出现雏形。……由于阿里对埃及现代教育的突出贡献,其被后人称之为埃及“现代教育之父”。

       ——季诚钧、徐少君《埃及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统治集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

       ——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里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理由。
7 . 【历史选修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叶以后,蒸汽机的轰鸣渐次改变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之前,埃及的教育十分落后,全都是宗教性的,缺乏世俗教育。各地有一些私塾,只教儿童背诵《古兰经》。高等学府只开设宗教、语言、伊斯兰教法律等课程。穆罕默德•阿里执政以后,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院、农学院等,用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他还创办世俗学校,普及中小学教育;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材料二日本江户时代幕府的教育方针以武士为主要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以经史、诗文、律令为主,不能适应近代化的需要。明治政府提出了“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推行四年制义务教育,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在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短短数年内兴办了26000所小学校,成立了综合性大学。还派了许多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


(1)依据材料,概括两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育改革对两国发展的共同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

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列强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

——《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外在因素是什么?
(2)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腓特烈二世(1712~1786年),1740年登上普鲁士国王宝座。他信奉“强权即公理”,在伏尔泰等人的见证下,通过不断的对外战争,使普鲁士迅速崛起,历史上又称其为腓特烈大帝。

在他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内政改革。他设立新的政府部门,建立了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制度,但事实上只对他一人负责,大臣无任何实权,“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仆”。他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则,对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诺教徒,天主教徒)宽容开放,为国家注入开明、公正的新精神。普鲁士是欧洲第一个享有有限出版自由的君主国。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农奴制剥削方式,倡导大力发展工商业,采取奖励出口、限制进口,实行保护性关税等政策,竭力增加税收以扩充军力。军事方面,主要从严训、精械、创新战术、改革军制和加强补给等方面强化军队建设,把“军纪”上升到了“军魂”的高度,使普军成为欧洲效率最高的军队。此外,他还兴建数以百计的学校,奖励科技和扶助艺术发展等。

——摘编自陈潇《制度改革、军力建设与国策权变:腓特烈大王的大战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腓特烈二世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腓特烈二世改革的影响。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1938年,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苏联在全球工业总产量中所占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识字率从1897年的28.4%提高到1926年的56.6%、1939年的87.4%;预期寿命从32岁上升到69岁;婴儿死亡率从273‰下降到32‰;政府还为公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和儿童补助等。五年计划成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但五年计划也结束了布尔什维克与农民之间的联盟。农民们不再与政府合作,从而形成了他们在自己小块土地上的高生产率与在集体农庄土地上的低生产率的鲜明对照。农业上的低生产率反过来又损害了苏联工业的情况。当苏联政府每年拿出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再投资时,这便意味着低工资与消费品的短缺。一位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