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广大的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在这种情势下自由党为拉拢选民,表示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保守党内一部分人为了挽救保守党的政治颓势也表示准备改革,但保守党内一些右翼分子却坚决反对。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它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一定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也实行类似方案。另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的总数从135万人增加到225万人。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二分之一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影响。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5年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沙皇制度,使其不能继续按旧的方式统治,它必须建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在农村,沙皇和地主阶级也深感必须从富裕农民中间寻找自己的支持者,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产生了破坏村社、扶持富农经济的斯托雷平改革。1906年11月,斯托雷平颁布法令进行改革。法令宣布拥有村社份地的农民可以要求把他们的份地变为自己的私产,农民退出村社时仍然有权支配这块份地。1907年至1915年,退出村社的农民约占村社农户总数的五分之一。村社被破坏加速了农村的阶级分化,很快有120万户退出村社的农民不得不把土地出卖,变成雇农。沙皇政府资助富裕农民收购这些土地。谷物收获量从1909年起呈上升趋势,地主和富农的谷物产量占一半,其余一半由中农和贫农生产。谷物的商品率为26%。这样,由于1905年革命的打击,俄国继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迈出了第二步。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影响。

3 . 1903年,有国人周游欧洲,记下某国见闻:“虽工业不闻于世界,而已骏骏(迅疾)乎商业时代矣”;朝廷“欲使人迷信宗教……而不复生行政改良之思想”,对“足开启民智”的小说“禁之甚严”。符合此特征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德国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在俄国近代史上,亚历山大二世被称为“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提倡自由主义的沙皇”。当时美国一位学者把亚历山大二世称为“1000年来最伟大的善人,重建和平的战士,秉承上帝意志制定秩序和按照人民意志维持秩序的君主,把4000万农奴变成了4000万真正的基督徒。”

——曹维安《俄国历史新论》


(1)从材料一中归纳指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列宁与美国学者对待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5 .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人人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
2016-12-12更新 | 667次组卷 | 36卷引用:2013-2014年黑龙江友谊县红兴隆一高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6 .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主要是因为(       
A.颁布“解放”法令B.司法改革
C.地方自治改革D.土地改革
7 . 1861年农奴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因为
①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②农民享有一定的公民权利   
③ 摆脱了村社的控制
④通过交纳赎金而得到了自己的土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2016-11-27更新 | 323次组卷 | 70卷引用: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土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 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二、三,明治天皇和光绪帝的改革谕令表达了相同的自身的利益诉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它们的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