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 道试题
1 . 俄国l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三次重大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有位外国史学家将日本与中国进行对比,认为日本的变革有这样一些优势:“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有利于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不像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西方的影响。此外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同样的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同中国铁板一块的特点相比,日本的政体和社会结构具有多元的特点。”

材料三: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材料一的外国史学家通过中日比较,认为日本变革有哪些的优势?
(3)依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4)结合所学,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结果如何,并简要分析原因。

2019-06-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2 . 俄国l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三次重大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近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二   

材料三   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1)如果说材料一的叙述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l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通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3)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分别为两国的近代政治制度建设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4)俄日两国都通过改革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这种方式对两国国内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
(6)依据材料三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7)结合所学,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结果如何,并简要分析原因。
2019-02-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苏辙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 自彼得一世起,俄罗斯把学习西方作为富国强民的唯一出路。但西方的路俄罗斯能否走得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人。许多人感到俄罗斯的优越之处正在于东正教与农民村社,正是在这些东西中,隐含着俄罗斯现代化的真实途径。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据材料一,概括苏辙、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认识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列宁与钱乘旦关于1861年改革在观点上有何共同点?
2019-01-30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山东省桓台二中高三4月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俄史》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 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它们还有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有何矛盾之处?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有何区别?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
(3)依据材料四推断农奴与地主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反映出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99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分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
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
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
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⑴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材料二 1861《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
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⑵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材料三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
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
天的劳役的办法。”
⑶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2019-01-30更新 | 7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6 .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一一《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土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一一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一一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据材料一综述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明治天皇和光绪帝的改革谕令表达了相同的自身的利益诉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它们的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
2019-01-30更新 | 6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材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学习西方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2019-01-30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省高唐县第一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6年3月,《巴黎和约》签署及有关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束和亚历山大二世内外政策改弦更张的开始。他在解释签署和约条件时表示,要巩固国内秩序,法庭要充满正义,每个人及其劳动成果要受到法律保护。这是即将进行改革的谨慎的暗示。这一暗示引起了贵族的警觉和不安。为此,亚历山大二世向贵族们解释道:“传说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对的……你们可以将此告诉你们周围的所有人。我在彼得堡也对首席贵族们讲过这番话。但我并非完全反对解放农民,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这一天早晚会到来。我想,诸位同我的见解是一致的,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编自《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俄国现代化》

材料二 俄国的农奴制延续到1861年。在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时,农民却被迫交纳远远高于当时土地的市场价格的高额赎金。对于农民来说,支付赎金是一场掠夺,它夺走了农民多年积累的资金,阻碍了农业经济按市场原则改组的过程,使俄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这种掠夺农民的暴行在易北河以东的农奴制国家和地区的确是罕见的。1861年改革不仅没有废除中世纪的村社组织,反而加强了村社的经济职能。农民赎买份地,地主不是同农民而是同村社签订契约。村社限制农民离开农村,遏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获得的份地通常低于改革前拥有土地的数量,地主占去了一部分农民的好地。俄国农民的不自由和任人宰割的状况在欧洲是独一无二的。

——摘编自《试论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障碍机制》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解放农民的原因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9 . 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

材料一   从现有文献记载来看,乡作为基层组织至少在西周时期已经存在。乡校,即乡中设立的教习之地,它不仅仅是培养贵族子弟的场所,还是乡人参与讨论时政之地,商鞅变法后秦集小乡邑聚为县,县政权是代表秦王朝执行统治人民全部职能的机构。县以下有乡、里和亭两种不同的政权系统。乡和里是行政机构,亭是治安组织。

材料二   克里斯提尼成为执政官的那一年,便把所有的居民划为10个部落,以代替原有的4个氏族部落,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他又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使他们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在此之前用的是父名),而以村社名字相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东西方社会基层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各自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颁布了《解放农奴法案》,根据该法案,“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永久性的被取消。”“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村社管理权由村民大会和长老共同行使。为了更好地保持对村社的控制法案又强化了地主对村社的监管作用。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让俄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与所有的大型社会和政治变革一样,它在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唤起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埋下了恐惧和怨恨”的含义,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材料四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定》,加快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步伐。1958年,中共中央在北戴河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人民公社制度迅速在全国普遍推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0年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讲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那种相对静态稳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社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经济体制变迁”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
2019-03-22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平谷区2019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材料一   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数十年间,西欧因决定性地促成了俄国的工业化而进一步削弱了俄罗斯的旧制度。在1917年投入俄罗斯工业的5亿英镑中,有之一以上是由外国投资构成的。(俄国)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进而又上升到1898年的3000000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全集》


(1)据材料一,分析俄国工人数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据所学知识,请列举出其他一条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1861年以后俄国历史发展的政治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所说“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史实依据。
(3)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促进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9-03-1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