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前期,在沙皇专制的俄国,农奴占人口总数的90%,农奴提出废除农奴制,争取土地和人身自由的要求,并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逐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18536月,俄国以“圣地”巴勒斯坦的管辖权问题为借口,派大军入侵土耳其,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战败使俄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俄国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张维妮《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材料二1871年底,明治政府派出使节团奔赴西方考察,历时两年。在此基础上,大久保利通于18745月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提出日本要想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效仿英国,鼓励民众发展工商业。要打开局面,“非赖政府官员奖励诱导之力不可”,政府“要参照日本的风土人情,制定发展方略”。他认为农工商“各业需要配套发展”。他还认为鼓励、扶植民众经营实业,才是经济现代化成败的关键。方针确立之后,日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建设活动。

——摘编自姚传德《从官办到民营日本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方针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久保利通殖产兴业方针的特点,并分析日、俄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贵族地主对农民的统治权在法律上被取消了。对于沙皇政权来说,这意味着它赖以统治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基础动摇了。沙皇政权必须寻找一些新的“中间人”来代替贵族地主的角色,以适应改革后社会的需要。于是,沙皇政权决定设立地方自治局。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深入农村,引起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贵族中逐渐出现一些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所谓自由派贵族。他们主张废除农奴制,实现民主、立宪。另外,为了“补偿”贵族在改革中的“损失”,给他们创造条件,参与国家事务,地方自治局于是应运而生。地方自治局是地方民选机构,分省和县两级,被授权管理“与每个省、县地方的经济福利和需要有关的事务”,主要是负责地方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务,在俄国近代的历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一一摘编自胡黎霞《俄国地方自治局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地方自治局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地方自治局的作用及局限。
3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回答下列问题: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采取的变革措施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4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广大的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在这种情势下自由党为拉拢选民,表示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保守党内一部分人为了挽救保守党的政治颓势也表示准备改革,但保守党内一些右翼分子却坚决反对。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它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一定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也实行类似方案。另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的总数从135万人增加到225万人。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二分之一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5年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沙皇制度,使其不能继续按旧的方式统治,它必须建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政治联盟。在农村,沙皇和地主阶级也深感必须从富裕农民中间寻找自己的支持者,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产生了破坏村社、扶持富农经济的斯托雷平改革。1906年11月,斯托雷平颁布法令进行改革。法令宣布拥有村社份地的农民可以要求把他们的份地变为自己的私产,农民退出村社时仍然有权支配这块份地。1907年至1915年,退出村社的农民约占村社农户总数的五分之一。村社被破坏加速了农村的阶级分化,很快有120万户退出村社的农民不得不把土地出卖,变成雇农。沙皇政府资助富裕农民收购这些土地。谷物收获量从1909年起呈上升趋势,地主和富农的谷物产量占一半,其余一半由中农和贫农生产。谷物的商品率为26%。这样,由于1905年革命的打击,俄国继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迈出了第二步。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影响。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土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 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二、三,明治天皇和光绪帝的改革谕令表达了相同的自身的利益诉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它们的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图为俄国粮食产量变化曲线:


材料三   1989年共产主义制度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崩溃,当然还有东德——它以并入联邦德国而整体消失……一度令人畏惧的柏林墙被敲成一片片碎片做了纪念品。1991年12月底,飘扬在克里姆林宫镰刀锤子的苏联红旗徐徐降下,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克里姆林宫上空。

——据《俄罗斯史》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指出其基本原因。
(3)材料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转折点的理由。
2020-07-17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材料   1857年沙皇发布诏书,要求依照以下原则调整农民和地主的关系:保留地主全部土地的所有权;地主享有世袭领地治安权。在苏沃洛夫伯爵领导下,彼得堡委员会拟定的方案内容是:全部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在完全服役的条件下可无限期地使用份地;保证地主对农民的支配权。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地主和他们的代言人自由派的纲领是:“只要改良,不要革命”,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对沙皇诏书表示热烈欢迎,称赞它“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是贵族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产物”。革命民主主义者,对于沙皇诏书完全持另一种态度。奥加廖夫拟定的“全俄新机构”纲领,要求立即废除地主和国家对人身和土地所享有的一切农奴制特权,将土地无偿地分给农民。农民运动的高涨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对改革准备工作的揭露与抨击,在统治阶级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亚历山大二世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再作让步。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关于废除农奴制的宣言。

——摘编自《农奴制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各派别对沙皇诏书改革的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亚历山大作这决定时也受到许多贵族的鼓励,这些贵族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俄国史学家尽管一致承认列宁有关革命形势的概念是正确的,但围绕如何解释这种概念仍有分歧。德国史学家全面否定这种概念,认为涅奇金娜提出的农村大量骚动对政府有关农民问题的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施拉姆认为,改革前几十年的种种情况并非证明“沙皇和贵族坐在火药桶上”,更不能够谈什么农民革命,只是一小部分农民愤愤不平,而穿上军装的昔日农奴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忠心耿耿地为自己祖国和自己沙皇”作战。

——摘编自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
(2)材料二中德国与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史学争议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