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俄国农奴制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74 题号:59922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回答下列问题: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采取的变革措施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 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有关法令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今中外历代为什么重视解决“民生”问题?
2019-01-30更新 | 9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二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材料三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如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3)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任选一种描述理由)
2019-11-21更新 | 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亚历山大二世的大改革是国家、地主和农民各种对立利益之间进行复杂的协调、折衷的结果。政府被迫对地主作了多种多样的让步,219日法令的许多缺点和改革明显的不彻底性由此便可以作出解释。村社保留了连环保,集体负责向国家纳税和交纳赎金。俄国农民在解放后仍没有充分的个人行动自由。大改革把俄国推向比较稳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道路,但是这离真正的稳定还很遥远,尤其是在政治方面。改革前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改革后工业的迅猛发展又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便沉积在没有解决的旧问题之上。社会各阶层不满意国家缺乏民主和自由的专制统治方式,但国家又坚持这种方式,激进知识分子掀起的革命运动就出现了。

——摘编自曹继安《评亚历山大二世的俄国大改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大改革”不彻底的表现及其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改革“大改革”的主要影响。
2022-03-09更新 | 1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