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俄国农奴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
(3)这一事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结合这一事件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2020-05-15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高二4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木战争中,俄国被打败,丧失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它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据不完全统计,1825—1855年共爆发农奴暴动674次,其中1845—1854年就达348次……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太平天国革命势力波及18省,攻占过600多个城池,坚持斗争十多年,部分地主阶级企图通过引进西方的先进军事装备和生产技术,实现富国强兵,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严誌钰《俄国农奴制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之比较》

材料二   在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明治政府废藩置县,取消封建武士俸禄,取消封建行会组织,准许买卖自由。沙皇政府对上层建筑也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是以保护地主阶级既得利益为出发点的。在如何发展近代工业上,在明治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本近代工业发展迅速;而沙皇俄国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近代工业才开始了真正的起步。日本文化教育改革是在明治政府的极端重视与推动之下实行的,改革过程中善于吸取西方文化和选择利己的教育经验,并频繁地进行总结和调整。俄国文化教育向资产阶级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它的军事的、封建的、神学的性质,以致使它具有更大的反动性。

——余龙生《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洋务运动背景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政策措施的不同点,并说明从中得到的启示。

3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后,选举权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广大的中下层人民迫切要求进行一次新的议会改革。在这种情势下自由党为拉拢选民,表示主张新的议会改革。保守党内一部分人为了挽救保守党的政治颓势也表示准备改革,但保守党内一些右翼分子却坚决反对。许多地区都开展了争取改革的斗争,群众到处举行集会。1867年7月15日,议会下院通过了第二次议会改革方案。它规定,在城镇,选举权应给予每一房主和租户,也给予支付一定租金和居住不少于一年的房客。在各郡也实行类似方案。另有46个‚衰败选区‛被取消,所空余出来的席位,分配给大城市。经过改革,选民的总数从135万人增加到225万人。贵族地主的势力进一步降低了,资产阶级在下议院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不过,直到这时英国仍然只有二分之一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工人中只有高工资的熟练工人才获得选举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67年议会改革的影响。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沙皇俄国“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所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改变中国”过程中的作用。(要求:史论结合)

2017-04-18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三下学期阶段性练习(4.11)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四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之处。两者改革对于各自的政治带来体制带来怎样的影响?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
(4)材料四中,日本没有“骤然强搬硬套”,在改革中也保留了所谓的“民族传统”,请举例说明。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
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
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
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
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
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
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
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量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70-1940年日本以每年约4%的增长速度才以极落后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要的工
业国。
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
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
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2016-11-18更新 | 4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文科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下图:


图一   1853年“黑船事件”               图二   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二 日本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

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是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说明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4.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并谈谈你对这种方式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9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二: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土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 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


材料三: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 光绪帝《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二、三,明治天皇和光绪帝的改革谕令表达了相同的自身的利益诉求。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俄日中三国的改革在近代化道路上各自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及其它们的局限性,说明了近代化发展进程的什么特点?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开始时,尼古拉一世踌躇满志……殊不知时过境迁,国际舞台上的力量对比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它所进行的是“一个生产方式落后的民族对几个具有现代生产的民族的一场无望的斗争”,恩格斯在评论这场战争的结局时说:“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
材料二     1861年“二一九法令”只涉及俄国欧洲部分的地主和农民,以后在1866年又根据这一法令的基本原则,解放了1000多万农民。一些富裕农民按照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组织形式办起了许多大农场;同时,有一部分贵族地主在自己的领地里开始使用雇佣劳动,使地主经济逐渐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到80年代,在俄国欧洲部分的43个农业省份中,地主经济的资本主义经营占优势的省份已有19个。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世界全史百卷本》
(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推行1861年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俄国“解放农民”的途径,并综合以上材料评述1861年改革的成效。
2016-11-2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晋江平山中学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10 . 目前,中俄两国的关系正在进入历史上的最佳时期。相互了解双方历史和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面向未来。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中国戊戌变法,在图表上顺序填写下表中①至⑧的相关项目。
比较
1861年改革
戊戌变法
比较和认识
(1)背景
社会性质
独立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中俄两国在近代化的起点上是不同的
根本动力
步覆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直接原因

民族危机引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内忧外患是促使改革的直接原因
思想基础
新思潮的涌动

社会的变革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
领导者

没有实权的皇帝和实力弱小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是否取得政权或政权的支持是改革成败的关键
(2)内容
农奴获得一块份地;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发展近代农工商业;扩大资产阶级的参政权
俄国主要维护了农奴主的利益;而中国主要体现了⑥

的要求
(3)意义
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觉醒
性质相同;都属于⑦

影响相同都促进了⑧

的到来
2016-11-18更新 | 7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