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治维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立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1872年1月,明治政府完成了重新划分行政区的工作,在全国设置了3府72县,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地长官。在日本的工业发展中,政府扮演着一个非常积极的中心角色。早期很多新工厂都是政府出资兴建的,在经过初期的建设投资和实现生产之后,工厂就转到了私人手中。后来大量的私人工业在日本出现时,政府的意愿和政策仍起到很大的作用

——摘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如何向西方学习并分析其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明治维新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明治维新对改革的启示。
2019-03-02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 . 从法律文献中看历史演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近代化浪潮势不可挡,席卷全球。18-19世纪,世界舞台相继出现以下重大历史事件: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法国大革命   ③俄国农奴制改革   ④明治维新   ⑤德国统一


(1)将上述历史事件按提示归类(用序号表示)
①从事件发生的时期看,处于“资本主义制度初创与确立”阶段的有        ;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全球性扩张”时期的有        
②从事件发生的地域空间看,发生于欧洲的有        ;发生于美洲的有        ;发生于亚洲的有        

“法律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材料一   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材料二   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影响。

材料三   拿破仑主持制定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材料四   (某法律文献)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2)上述材料中几部法律分别由哪些国家制定的?
(3)从法律的地位看,与其他法律显著不同的是哪一部?请说明理由。
(4)结合所学,从背景和目的的视角归纳上述几部法律的相似性。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谈谈法律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要求:①观点清晰;②视角明确;③史论结合;④150字左右)
2022-02-15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合格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的《学制》,明确地宣布要从小学抓起,务期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普及初等国民教育方针。同时阐明:“学问堪称立身之资本,国之所以富强安康,无不缘于世间文明人才艺之巨大发展。而文明之为文明者,实有赖于一般人民之文明。”教育改革的工作计划第一条就是:“务须于小学校方面笃力从事。”与此有关的第二条则为:“务须迅即兴办师表(范)学校。”

材料二 据《学制》规定,下等寻常小学就有十四门课程,其中除语文知识、算数、修身(伦理课)外,还有地理学大意、物理学大意等等。上等寻常小学还要学史学大意、几何学、博物大意、化学大意等等。有的小学还设一两门外语课以及簿记法,天体学知识等等。修身课,以西方民主自由思想为基础,还混以日本精神和儒家道德思想。历史课,除讲授日本史外,还讲授中国史和西方史。在每周学时总数中,语文课和算数、理科、地理、历史等合计占93%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治政府实施教育改革的内容。(不得罗列事实)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影响。
4 .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了独具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乃至亚洲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审视1868—1889年明治维新的全过程,可以看出,1868—1878年,明治政府全面移植欧美文明,破旧立新,欧化色彩强烈,社会面貌变化剧烈。与此同时,贪大求洋、政府内斗、改革实效不高等问题,致使维新难以为继。1881年11月,太政官大书记官井上毅进呈《人心教导意见书》,建议政府劝奖汉学、倡导忠爱恭顺之道,发展实业教育,推广与日本国情最接近的德国学等。明治政府及时调整政策,至此,政策基调转为“兴汉学”和“学德国”,这成为维新成功的关键举措。

——宋成有《明治维新若干问题的再思考》

材料二 在日本,“自上而下的革命”的倡议、指令和骨干力量,都是来自部分封建领主和皇室公卿。日本资产阶级只能在一个方面发挥作用:商人和企业家阶层的存在使得从西方学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行之有效。所以“明治维新”不能被视为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甚至不能被称作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过倒可看作是与资产阶级革命相等的、行得通的革命的一部分。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指导思想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政策基调”变化后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明治维新的定性及其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治维新负面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中后期,中日两国都曾试图通过变法走上富强之路,但两者结果却截然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名茶上喜选,只消喝四碗。惊醒太平梦,彻夜不能眠。(注:“上喜选”与“蒸汽船”谐音)

——日本民谣

材料二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日落紫禁城》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繁殖物产、保护本国物产为先务,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

——黄遵宪

材料四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五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1)据材料一、二,归纳中日两国这两次变法的共同背景。
(2)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本明治维新哪些领域的改革更为推崇?
(3)据材料四,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4)据材料五,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场改革要取得成功应着重关注哪些问题?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培养建设资本主义新国家所需要的政治家,科技人才,产业工人和军人,1871年11月,明治政府派出一个由岩仓具视为正使,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为副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使节团回国后主持朝政,全面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明治政府重视教育,建立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文件《学制》,设定“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普及教育目标,建立了包括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近代学校体系。思想文化界也十分活跃,翻译出版了许多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著作,也撰写了一些提倡文明开化,宣传启蒙思想的作品。明治政府还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如“改历”、“易服”、“剪发”等,以改变中世纪的风俗习惯,倡导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文明开化的主要内容及实质。
7 . 近代各国改革都关注教育,教育改革也是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   1885年森有礼就任文部大臣以后……转而采用德国的由政府实行监督的方式。课程大部分仍然用于讲授“实科”亦即西方的学科,……同时,又蓄意大力灌输国民的忠诚和服从精神。由于1890年发布了教育敕谕,这一倾向更为加强。这一文件的词句清楚地表明,此后教育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要为一个专制国家培养有用而守纪律的公民。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分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据材料三,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目的及“教法”。结合所学指出维新变法还有哪些教育改革措施?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目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学者家永三郎指出:“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是‘富国强兵’的手段,而接受近代科学又是扶植近代产业和近代军备的手段,这就自发地倾向于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难免就放任自流。……认识到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不可避免地要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么,在培植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所必须的限度内也得学习法律学、经济学等。尽管如此,不符合能够为天皇制国家政治、军事发展服务这一条件的学科仍然难免遭到排斥。”
材料二 日本以善于引进外来先进文化而著称,但诸多的外来文化并没有和传统文化融合,而是以独立的面貌并存于日本社会。……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顽固排斥西方精神文明,导致日本现代化初期对旧事物的批判和否定不彻底。……这种极端态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使得日本人成为世界上最为奇特的“矛盾”民族。
——《“和魂洋身”的日本现代化》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归纳日本学习先进文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日本“对待外来先进文化要么是极端地崇拜,要么是极端地排斥”的具体表现及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十五岁以上男夫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奴婢受田额与良民同。……所授之田,不准买卖。身死或年逾七十者将露田还官。此外,初授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三口加宅田一亩。桑田及宅地为世业,授田后不准迁徙。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抚,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四:

(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五: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请完成: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改革的措施?这项改革措施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三中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4)材料四、五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什么相同的局限?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日本人说:明治维新“为前所未有之大变革,凡百庶政,殆皆创始于是时,而以教育制度为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家富强的基础,在于人民的富强,当平民百姓尚未脱离无识贫弱境地时,王政维新的美名终究也是徒有其名而已,对抗世界富强各国之目的也必然难以达到,因此使平民百姓的知识进步,吸取文明各国之规则,逐步振兴全国学校,广泛普及教育,则是今日的一大紧急任务。

——木户孝允《振兴普通教育实乃当务之急》

材料二明治政府教育纪事(节选)

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新《学制》,迅速普及教育。

1881年制定《中学教学大纲》。

1894年,五所高等中学改称“高等学校”,设法、医、工、文、理、农、商等专业学科。

1871年,在工部省设立“工学案”,专门负责科技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

1896年3月,国会终于通过《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

材料三日本公民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率

年代188518901910
比率1.8%2.1%2.3%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贺小飞《浅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材料四《教育令》经1880年修改后规定,从小学起要实行“尊皇爱国”的思想教育。1882年文部省颁布了《关于小学修身书编纂方针之训令》,提出:虽然儒学是来自于中国,但它与日本的道德修养紧密结合着,如果日本采用儒学教法,必须先学习尊崇出于国家最高地位的天皇。

——肖兴安熊家国《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木户孝允认为“振兴普通教育实乃当务之急”的理由。据材料一,指出日本进行教育改革的意图。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治政府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主要举措。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