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提出,其师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然而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由此推知(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B.制度改革难以深入人心
C.国人抵触西方思想传播D.维新变法具有空想色彩
2023-06-04更新 | 498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红河州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人士张元济在信函中写道:“今上有心变法,但力似未足,询词约数十语,旧党之阻挠、八股试帖之无用、部议之因循扦格、大臣之不明新学,上皆言之,可见其胸有成竹矣。近来举动,毫无步骤,绝非善象。”该信函透露出光绪帝(     
A.对实施变法充满了信心B.变法的内容和目标明确
C.急于摆脱守旧派的控制D.已感受到变法阻力强大
2023-02-14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
C.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D.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
2021-12-27更新 | 1188次组卷 | 78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衡水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列变法或改革的史实与结果符合逻辑关系的是
变法措施或主张结果
A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促进北魏重新统一北方
B清丈土地,改革税制,推行募役法彻底缓解了封建统治危机
C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使清政府摆脱了内外困境
A.AB.BC.CD.D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95年11月,强学会在北京成立,参加者主要是一些赞成变法、未秉实权的士人及中层官员,同时得到朝廷中帝党高层官员和李提摩太等英美民间人士的帮助和支持。据此可知
A.维新变法运动有一定社会基础
B.维新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维新运动得到社会各阶层支持
D.维新运动得到西方国家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
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
2021-06-08更新 | 12440次组卷 | 11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百日维新”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颜柄罡在《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到: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并没有因为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材料反映了
A.戊戌变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戊戌变法提倡实行君主立宪制
C.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D.戊戌变法因为戊戌政变而失败
9 .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D.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
2020-12-02更新 | 1394次组卷 | 37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至北京,在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康有为写成《上今上皇帝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联署。这反映出
A.近代民族国家意识增强B.推翻清政府成为社会共识
C.学习西方进入思想层面D.变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