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1 . 戊戌变法
①背景
政治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_____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_____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思想以康有为、_____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宣传维新思想
②内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
③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_____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④失败原因:变法触犯了_____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
⑤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2023-08-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知识清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人士张元济在信函中写道:“今上有心变法,但力似未足,询词约数十语,旧党之阻挠、八股试帖之无用、部议之因循扦格、大臣之不明新学,上皆言之,可见其胸有成竹矣。近来举动,毫无步骤,绝非善象。”该信函透露出光绪帝(     
A.对实施变法充满了信心B.变法的内容和目标明确
C.急于摆脱守旧派的控制D.已感受到变法阻力强大
2023-02-14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2022-06-16更新 | 13618次组卷 | 93卷引用: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       
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
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
2022-06-09更新 | 12807次组卷 | 97卷引用: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课堂(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科举改革的谕旨,主要内容是:在乡试、会试中以策论取代八股文;调整乡试、会议三场考试的内容,将史论与政论列为第一场,时务与实学列为第二场,四书五经列为第三场;每场发榜一次,上榜者方可参加次场考试。这次改革因政变而中断。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新政的深入,废除科举犹如箭在弦上,不可阻挡。但废科举事关重大,阻力重重。于是,清政府采取回避的态度,对科举制进行局部改革。1901年6月至8月,清廷停止武科举,文科举取消八股,乡、会试改用策论,注重实学和时务,“考官阅卷,合校三场,以定去取,不得偏重一场”。

——改编自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等


(1)根据材料,比较1898年和1901年科举改革举措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年清政府重启科举改革的原因。
2022-06-08更新 | 3723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二单元整合提升(学习讲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戊戌变法史》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内,先后发布的诏令谕旨就有184条之多,涉及到选拔人才、农工商业、裁汰官员、变革科举、财政经济、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军事国防等各个方面,这些措施之间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材料表明
A.变法内容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B.维新变法准备不足没有远见
C.光绪帝和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D.变法措施脱离国情无法实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2021-07-08更新 | 8827次组卷 | 132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讲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实物史料作为-手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能较为真实的反映历史。下图是“明定国是”诏书,它见证了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清末新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